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救赎、坚持、新生,是这部作品的逻辑线索。

    信仰与新生的力量

    刘颋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3月13日   20 版)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杨志军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8年出版,定价28.00元

        在今天海量的阅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诗看到美,看到故事看到生活,但是信仰却不多见。《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显然是一部有信仰的作品。

     

        关于这部作品,我想到了三个词,第一个词是“救赎”。在本书朱自强老师的序言里也谈到了,但没有展开。我以为,这部作品表达的“救赎”有两条线:第一条线是关于自然的救赎,关于生态的救赎。巴颜喀拉草原已经无法承载过量的畜牧业,草原退化,沙化日益严重。退牧蓄草原,政府的生态保护计划的长远意义在这里得到了非常自然的表现。对自然的救赎,引发了读者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另一条线,就是精神的救赎。对自然的救赎,必然是立足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上,反思之后才能有对人的精神的救赎。第二个层面上的救赎的表达是非常文学化、非常生活化的,没有任何说教的意味,而是在一波三折,“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回旋反复中推进。作品就是在这种进退之间,在牧民和草原一点点的拉锯、一点点的“生离”当中完成的。这种救赎其实是一种“割舍”。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的牧人要离开生养他的草原,开始另一种生活,这无疑是革命性的改变。有种说法叫“断舍离”,它首先必须是“断”,断过痛过以后才能够完成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和重新认识,才能完成牧人的新生。作品中描写到三年以后,在藏獒卓玛倒下的身下发现了重生的、充满绿意和生机的草原,此处描写很美很诗意,尽管有点为了美而凹造型的感觉,但还是能看到在作者的笔下,这种对自然的救赎和对人的精神的救赎,是双线并进同时完成的。作品没有简单地去救赎,而是从多层面展开,用动物伦理、家庭伦理和自然伦理,在各种各样的复调对照中完成。而且作品对于精神的救赎,落到最终的是面对现代性的冲击,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本心,如何面对最初的自己,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个词是“坚持”,一种对信仰的坚持。作品从两个点或者说两个人来表现,一是奶奶的转山,仁青岗是转山的起点也是终点。奶奶每一次转山,除了和各种扎西(奶奶为各种动物取的名字)打招呼,喂它们酥油,更重要的是回到仁青岗来撒盐。仁青岗作为天路上的最高点,很容易冰冻,以仁青岗为起点和终点是为了撒盐化冻方便过往车辆通行,这就是“转山奶奶”转山的深层原因,这也是奶奶对信仰的坚持,对大爱和大善的坚持。奶奶的转山不是为自己祈祷,而是为众生祈求。她祈求的是草原,祈求的是雪山,祈求的是众生的安详与安泰。奶奶把转山作为她最大限度的奉献和施舍。小说里有一个细节,奶奶说她可能哪天在转山的路上转着转着没了,那她就可以完成她人生中最后的大施舍——天葬。奉献与施舍,这就是奶奶的信仰,对这种最为虔诚和彻底的施舍和奉献,作者的笔下饱含感情,充满着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甚至是敬畏,因而他的文字也格外地动人。

     

        在对信仰的坚持上,书里还有一个人和一个细节,即尼玛种树。尼玛以几十年的时间种活了巴颜喀拉草原上唯一一棵树,后来他又带着拉巴开始种树,而且采用了新的科学知识来种树,这样就有希望种活一片太阳林,而不是只有一棵太阳树了。尼玛这种坚持,既是对他自己信仰的坚持,也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奉献。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坚持,一种了不起的信仰的力量。两位老人的坚持和信仰,是巴颜喀拉草原源源不断的内生力,也是巴颜喀拉草原能够自新的深层动力。

     

        第三个词是“新生”。新生主要表现在哥哥德吉身上。德吉有两次新生,第一次新生是一岁的时候,在仁青岗的车祸现场被奶奶救下。但是德吉真正的新生,是他要去仁青岗挖宝的时候,尼玛敲醒了他,让他真正认识到,他从何处来,他应该往哪去。这是作品中更具有美学意味的,或者说更具精神力量的新生。德吉的第二次新生,是这部小说叙事的落脚点。而这个落脚点不论是救赎也好,是坚持也好,它要完成的叙事主旨,即,我们的救赎和我们的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救赎仅仅只是为了救赎吗?我们的坚持仅仅只是对信仰的坚持吗?小说通过德吉的两次新生表明,所有一切都是为了重生和新生,为了自然的新生和人的新生。

     

        小说的最后,每个人都获得了新生的力量,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或是家庭的关系,比如说喜饶和妈妈彭措之间的母子亲情,从疏离到最后的重建;还有爸爸和央金阿妈之间的关系,也是新生和重生。作品也由此完成它的叙事主旨,人和自然如何迎来新生。

     

        这三个关键词,也是这部作品的逻辑线索。当然,小说的意味绝非三个词能穷尽的。总之,这是一部意蕴丰富的有信仰的作品,它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它的丰厚的内涵,值得全年龄读者去仔细咂摸和体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