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

    专家称《文学地理学原理》可成为学科成立标志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2月27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怎样才标志着一门学科的成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石认为,一门学科的成立除了有大量丰富的学术实践之外,必须要有理论的著述的出现,《文学地理学原理》应该说可以作为这门学科的标志。2月23日,《文学地理学原理》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科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认为,《文学地理学原理》是地理学原理建构方面十分厚重的著作,必将在学术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文学地理学原理》(简称《原理》),上下卷,118万字,由梅新林和葛永海共同完成。该书以创建“新文学地理学”体系为学术宗旨,以“版图复原、场景还原、精神探原”的“三原”论为理论引领,以概念界说、学科定位、理论建构与方法整合为四大支柱,最终融合为“历史回顾”“学科理论”“空间动力”“研究路径”“学术关联”五大板块,力图在古今、中西以及学理维度上实现新的突破与超越,集中体现了国际视野、本土情怀、时代精神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与会专家认为,该书理论探索的原创性、理论逻辑的严谨性、理论体系的超越性显得尤为突出,堪称文学地理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奠基之作、创新之作、集成之作,对于推进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认为,21世纪中国文学地理学术体系之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首先是学理层面的意义。作为对法国、美国两大学术中心的借鉴与超越,尤其需要站到21世纪的学术制高点上,以新的学术视野与思维重新思考文学地理学的诸多焦点问题,并为此提供更富创单板意义的理论成果;其次是学科层面的意义。许多本土学者在致力于文学地理研究的同时,一直怀有重构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学术理想与使命,并取得显著成果;第三是学派层面的意义。与建构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学派的时代需要相契合,中国文学地理学学术体系的重构不应局限于学理、学科层面的意义,而应提升到学派的高度加以重新定位。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认为,梅新林教授从横纵两个方面完成对中国学术的建构,有学术空间、有学术理想,更有学术勇气。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左东岭称赞,梅新林首先具有中国情怀。任何研究都要和解决中国问题联系起来,梅新林的这本书是“有野心”的,他想解决一些中国研究当中的基本问题。同时,这套书经过梅新林长时期的思考、斟酌,有很扎实厚重的学术基础,他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从学术史的梳理到概念的界定,到基本版块的设定、重要问题的提出都较为完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