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捍卫春节传统文化需要打一场“保卫战”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2月20日   08 版)

        一段冰雪奇缘,一场风味之旅,一段功夫奇遇,一次奇幻漂流……六位外国朋友深入中国各地,感受年的味道。2月7日至2月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制作的六集贺岁纪录片《我的中国年》通过全媒体传播矩阵热播,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西客的奇幻漂流》《谭雅的雪域芳华》《妮卡的功夫奇遇》《克秀莎的陕北新年》《韩雪的寻味之旅》《德米日的冰雪奇缘》组成了这部纪录片的六个部分。《我的中国年》通过中外双向视角,展现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打造了一张让外国人爱上中国的“年文化”名片(光明网2019年2月11日)。

     

        春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祝福和欢乐,寄托着人们无尽希冀和渴望,然而,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春节却越来越“单薄”。匆匆的脚步让传统年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至于在春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传统年俗保护显得越来越迫切。春节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大的一个节日。早在2017年春节前,有媒体曾对2002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结果显示67.5%的受访者认为独特的年俗是年味儿的体现,64.3%的受访者认为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方式,60.9%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家乡有独特习俗,让春节更有意义。

     

        春节是民俗,更是华夏文化经久不息的情感盛宴,每个家庭的快乐与团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社会不约而同的互动与和谐,让寒冬因春节而有活力而有温度。一方面,要有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道德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精神、中国风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更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精心打造春节文化,为这个节日投入更多关注,注入更多内容,释放更多关怀,制定更多政策,包括对春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等,必须要有文化体系的核心抓手,找到文化产业的鲜明卖点,建立文化主体的交流平台。而这一切,既要有文化战略的高度,又要有文化理论的深度,更要有文化产业的维度。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厚重的传统文化而言,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制和借鉴,显然有点保守和僵直。将其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才是更为现代的文化转化方式。春节是对人生社会的美好礼赞,充满了真诚祝福,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直接追求。虽然今天已经进入21世纪,这些文化记忆和精华,一点都没有过时。不但没有过时,反而为工业化文明带来更为细腻的滋润和影响功效。春节能成为老百姓永远的期待和追寻,核心就是它所承载的对新希望、新生活、新成就的文化基因,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创新价值。对春节文化的研究,不该仅于民俗学意义上的事象总结与评价,而是要将春节文化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来认识,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春节文化。

     

        春节,应该以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完整的体系,更加灵活的方式,携带着中国文化语汇和精神,携带着中国人民的激情与风采来感动世界。

     

        江苏省连云港市 吴学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