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单位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维度

    刘筠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1月30日   19 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常认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精神基础则来源于对中华文化及社会实践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强烈认同。文化认同的前提条件是文化认知,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化传播,将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化于心,将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等外化于行,方能增强文化认同感。在此过程中,作为文化资源的整合者和内容资源的加工者、传播者,出版单位有其天然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加强内容生产的优质性、传播载体的创新性、读者互动的持续性,是新时代出版单位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优质的内容生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出版物是传承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富的文化典籍资源库的代代相传。新时代出版单位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更契合受众接受的方式生产出来,并保证内容的优质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一是加强主题出版。主题出版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因此出版单位的核心资源——编辑在策划主题出版物时,有必要认真对接党和国家工作需要,及时回应大众所关注的热点,保证质量,注重时效,强化内容与形式创新,加大主题出版物的有效供给,提升影响力。新时代出版单位做好主题出版,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策划选题,比如回顾党和国家光辉历程、反映马列主义最新研究成果、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社会变革和重大时间节点、回应大众关注热点等方面的出版物。

        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从“二为”方向,到“双百”“两创”方针,反映了我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尊重和认识的深化。创造性转化,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等层面的现代化转化。它要求立足传统,关照现实,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化的语言、思维和传播方式。创新性发展,是指对中华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提升超越。它所依托的思想养料来源于传统文化,但又不囿于传统文化,而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它构筑了自我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出版经典古籍的通俗读本;建立传统文化数据库;通过手持阅读器传播经典古籍的原本、解读本和注释本;策划诗词记忆、朗诵和写作方面的比赛;将传统文化改编成影视作品;将传统文化改造成有趣有益的小游戏;出版一批有现实意义、有创见的图书等等。

        二、创新的传播载体——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纸质出版是图书出版单位重要的产品形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大为拓展,阅读方式也随之改变,纸质阅读变得不再唯一。文字与电子技术、激光照排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融合,其载体和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比如利用微信、微博和App进行众筹出版、移动出版等。出版单位要正视这种变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出版产业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传播载体的创新。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载体单一,出版方向带有线性发展的特征,出版单位在选题策划阶段,着重考虑的是内容质量和创作者,但是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与出版的融合,颠覆了传统出版的发展模式,直接影响了选题策划的内涵和外延。在数字出版模式下,“策划选题-组稿-审稿-编稿-印制-宣传发行”的线性发展模式已经改变,各环节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或者前置,或者后移。那么,此时就需要考虑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营销方式,以及受众的互动、体验等,因为作者、编者、读者在前期的创作和加工过程中会相互影响。现实表明,数字出版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变成传统出版的催化剂或助推器。

        在传播载体和传播模式变化的情况下,出版单位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在策划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生产方式、营销方式和传播方式。二是需要考虑纸质图书、互联网阅读、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多种出版方式。三是在价值上,从价值点的提供者变为价值链的提供者。出版物是文化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对于出版物的使用价值而言,要么是大而全,要么是小而精。传统纸质出版物,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开智启蒙、提升能力等某个或多个价值点的需求;但是新时代出版单位提供给读者的不应该局限于仅有的几个价值点,而应是一条价值链。构建价值链,一方面要促进系列图书的集成,另一方面要提供依附于不同载体的多样化产品和全方位的服务。四是在平台上,从传统平台的使用者成为多元化平台的使用者。五是在读者定位上,利用大数据等,将宽泛的读者定位变为精准的读者定位。

        三、持续的读者互动——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从出版的整体性角度看,内容是基础,技术是手段,互动是出版的基本目标。只有走近读者,了解读者需求,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才能让读者了解文化、认同文化,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出版单位与读者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培养大众阅读兴趣、参与读者阅读活动、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来实现。

        一是培养大众阅读兴趣,加强阅读产品的分类管理。大众阅读一般可以分为专业类、教育类、大众类产品的阅读。对于专业类产品的阅读,既要解决知识分类的细化问题和知识检索的效率问题,也要传递相应的人文精神;对于教育类产品的阅读,既要对学科知识答疑解惑,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对于大众类产品的阅读,要通过策划有正确导向的出版物、召开读书会等方式来培养大众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品位。

        二是参与全民阅读活动,提高国民阅读率。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是出版单位走近读者、了解市场的有效方式。一方面,编辑人才要深入研读《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相关文件或法规,增加对全民阅读活动的背景、定位、特色、机制、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了解,不断提升全民阅读推广的能力;另一方面,以政府和行业组织所举办的读书节、读书月、读书日等全民阅读活动为契机,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倾听读者的心声,激发读者的阅读活力,激发编辑的策划灵感,将潜在的读者变为现实的读者,将现实的读者变为稳定而优质的读者,将潜在的选题变为现实的选题,真正满足读者对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提升知识服务的能力,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所依托的是知识,所传播的不是简单的信息或知识,而是解决方案,它是对用户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出版单位要做知识服务的提供者,一方面要全面客观地分析用户需求和本单位实际,发挥自我专业优势,依托作者优质的作者资源,搭建专业、权威的内容资源数据库,并依托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以方便用户实现精确、快捷的检索;另一方面要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强化信息的实用性、专业性、权威性、互动性和迭代性,不断向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