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作为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成功标准是既要建设好用户众多的现代传播能力,又要重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而要真正实现上述两大目标,必须有智慧地真干。最近读李鹏兄的《迈向智媒体》一书,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向封面新闻智媒体转型的脉络,其关键词就是真融、智能和探索。
真融。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是涉及观念、顶层设计、采编流程、技术、体制机制、内容和渠道、人员结构等方面的系统性工程,由于该项工程牵涉面广、工作任务重、难以有效实施,很多传统媒体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能力够而不愿意承担责任,而导致媒体融合转型多体现在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实际上只是实效未显的“表层式”融合转型。
而《华西都市报》则是“真融”的典范。一是一开始就“跳出传统媒体看媒体”“跳出媒体谈融合”,根据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李鹏的说法,封面新闻客户端在2016年5月4日上线时就“以‘重新联接世界’为使命,确定了“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的愿景”;二是全员基本上实现了观念转变。封面新闻通过“干中学”“内部研讨”“专家培训”等有效方式,全员观念实现了有效转变。具体体现在:一把手李鹏时刻把“智媒体”和“泛内容生态平台”挂在嘴边;其他高层和一把手的思路高度一致;中层和普通员工也高度认同封面新闻的融合转型思路。三是采编流程、传播体系、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彻底实现了融合转型。封面新闻以自主研发的“封巢”系统为核心来重构采编生产流程,该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打造新型媒体融合平台。通过智能机器的方式,把各个生产系统“模块化”与“集成化”,同时引入人工智能,为采编人员的生产赋能,让写作更加轻松、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化;实现了《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组织结构上的一体化;《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传播体系实现了一体化;《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的策、采、编、审、发各个环节实现了运行机制一体化,即实现了一体化的指挥与执行。
智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智媒体是大势所趋,更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必经路径。封面新闻一开始就以智媒体为目标,一是从创立开始,就高度重视技术,积极践行人工智能和媒体的有机结合上,努力为媒体植入技术基因;二是组建了技术较为领先、规模较大的技术队伍;三是大力搭建封面云平台。封面传媒数据研究部自主开发智能开放云平台,从媒体角度出发,搭建一个纸媒和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技术、数据、应用平台,降低媒体行业新技术应用的经济成本、人力投入、时间成本等,让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可以快速提高内容策划、采集、生产、审核、分发的效率;四是积极探索人机交互与智能互动。在前期小封机器人与用户探索性互动的基础上,封面新闻与微软深度合作,引入微软小冰开展人机交互应用;五是建立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六是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七是封面新闻围绕用户定位不断快速迭代。封面新闻按照互联网的发展规律,紧紧围绕“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个定位,快速迭代产品,在每月一次的小迭代和每年1-2次大迭代中,封面新闻先后提升了产品的算法推荐功能、AI聊新闻功能、听新闻功能、医疗服务挂号功能、地理位置定位功能等等,功能越来越丰富,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探索。封面新闻通过系统化转型,逐步重建用户连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现代传播能力方面,一是用户数在快速增长。根据2018年10月26日其发布的数据,封面新闻用户下载量已超过1300万,日活超过80万;二是封面新闻不断提升原创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多篇原创爆款全网亿万级传播;三是封面直播稳居国内视频直播榜前三,多次位列榜首,封面直播总点击量超10亿,成为现象级传播平台。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重建方面。根据调研,2017年,通过多样化的经营创新,封面传媒全年经营量达到6060万元,同比2016年增长334%。2018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1-9月相比去年同期增幅达97%。与《华西都市报》拉通为一体来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整体实现超过10%的增长。当然,我们也知道,迈向智媒体的融合转型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探索,封面新闻迈向智媒体的转型只能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媒体融合转型既要重视结果,而更要重视过程,我们从《迈向智媒体》中看到了转型者的心路历程、融合转型的具体做法,我们也坚信封面新闻一定能够成功转型为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