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多位作家评论家聚首潮州畅谈《花城》四十年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2月26日   1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由《花城》杂志与潮州市作协、韩山师范学院合办的“花城笔会暨第三届韩愈文学月活动”近日在广东潮州举办。卢新华、马原、须一瓜、葛水平、何平、朱山坡、李修文、杨庆祥、笛安、孙频等融合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出生的作家、评论家、出版人齐聚一堂展开交流讨论。

     

        《花城》杂志作为国内有名的文学品牌,曾为中国文坛培养推出了众多昔日的新人新作以及今日的名家经典。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媒介环境转变,年轻的新一代作家呈现出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思想体系,传统的文学期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花城》名誉主编田瑛回忆自己经历了伤痕文学、先锋文学、后现代、新写实等各种文学思潮的发展。

     

        与会作家深情回忆了和《花城》的交往。1978年开启“伤痕文学”浪潮的卢新华提出,文学仍要跟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道”相契合才能流传得更远。“先锋文学”旗手马原回忆1979年的写作逸事。朱山坡谈起自己的小说处女作在“花城出发”栏目首发给了他很大的鼓励。李修文赞赏《花城》在美学还相对封闭的时期对文学边界探索的勇气。

     

        评论家何平认为,本次花城笔会邀请的作家,在过去的四十年里都曾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以各种方式参与文学史的书写。评论家杨庆祥提出,文学期刊作为一个文学生态很重要,但在杂志上发表的东西很快就会消失。写作要更严谨,期刊也需要有判断力,保持独特的审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