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儿童文学的藏地书写再添新著

    本报记者红娟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2月26日   11 版)

        本报讯(记者红娟)著名作家杨志军创作的“藏地少年系列”《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最近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12月21日,该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李建军研究员、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教授等与会。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讲述在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大草原上,由于大气变暖和牲畜过度釆食和草原面临退化的境遇下藏民们纷纷迁居城镇的故事。小说以孩子的视角,着力刻画出一群淳朴善良的藏区牧民,生动细腻地再现了藏区原始自然的生命样貌和社会形态,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憨厚朴素的情感。该书将精神信仰、时代变迁、民族风情与儿童情趣融为一体,既散发着一种浓郁的地域生活气息,又呈现出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对人与自然、生命与信仰、传统与现代的深邃思考。

     

        与会嘉宾围绕作品的“藏地书写”“生态哲思”“儿童视角”“诗性语言”几方面进行深入阐释与探讨。认为这部主题深刻隽永、极具艺术张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主题与创作格局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在展现浓郁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的同时,充满了对藏民和藏区生活样貌的理解、尊重与敬畏,鲜活地抒写出藏族牧民情感深挚地对民族精神信仰的守护,表现出了大时代变迁中某种文明的消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尤为可贵的是,不同于众多生态文学呈现出的“都市敌意”倾向,作者杨志军在创作中虽然对传统游牧文明的逝去流露出眷恋和感伤,但却是一种没有狭隘偏见的理性地接受,传达了人们对迎接新时代新生活的包容与期望。另外,整部作品洋溢出的诗性与童真,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审美意蕴,同时也呈现出一种高品质诗性化的语言艺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