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一百零三岁外国专家伊莎白在京发布新书

    本报记者红娟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2月19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红娟)12月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终身荣誉教授伊莎白·柯鲁克(IsabelCrook)新书发布会暨一百零三岁寿辰在外研社举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副校长闫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国际友人研究会顾问何理良,外研社名誉社长李朋义,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以及伊莎白教授的家人和朋友参加了本次活动。

     

        1915年出生于成都的伊莎白·柯鲁克(IsabelCrook)教授是新中国英语教学的先驱和拓荒人之一,她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深入中国西部农村开展调研,其后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最后和丈夫柯鲁克一起留在中国,共同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中国培养外语人才,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和美丽的时光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教育事业。2018年4月,伊莎白教授被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由外研社出版的伊莎白教授的新作《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系教授根据1940年代手稿重新整理而成,本书以抗战时期在兴隆场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为基础,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有关当地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婚姻、妇女、法律诉讼、民间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鲜活事例。在伊莎白教授一百零三岁寿诞之日发布这部极具史料价值的人类学著作,彭龙校长在向伊莎白教授和柯鲁克先生表达敬佩的同时盛赞伊莎白教授堪为北外人的骄傲和榜样。

     

        当天下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乡村振兴中心召开了《兴隆场: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1940-1941)》新书研讨会,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等代表发言,会议结合新时代“三农”问题和乡村建设与振兴等关键内容,对本书进行了深入探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