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夏济安在台湾大学任教期间,为了贴补家用,为美国新闻处(简称“美新处”)翻译了不少西洋作品。所谓的“美国新闻处”,是冷战时期美国设立的一个文化宣传机构,当时,不少知识分子参与了美新处的翻译工作,如张爱玲、宋淇、姚克等,夏济安在台湾的好友吴鲁芹等人也都在余暇从事翻译以增加收入。当时,台港很多文学刊物,如《人人文学》《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等,亦受到美新处的资金支持。
夏济安在50年代翻译了《莫斯科的寒夜》(1952)、《坦白集》(1952)、《草》(1953)、《渊》(1955)、《美国散文选》(上册,1958)等作品。在他看来,他所译的这些作品价值并不高,除了《美国散文选》上册以真名现世外,其余皆署“齐文瑜”之名,这或许也说明了他对这部译作的重视。对于这部作品的翻译及出版过程,过去在学界不太为人所知。其实,它从翻译到出版的过程颇费周折,中间经历了四年时间,甚至一度中断。可以说,《美国散文选》的译介反映了夏济安与美国新闻处的合作,而这种合作也是美援文艺体制下台港文学生态的一个缩影。
1952年,台湾和香港的美新处联合制定了一份翻译计划,开展美国文化翻译工作,涉及美国的诗歌、散文、批评、哲学、戏剧等。为此,他们网罗了台港一大批知名翻译家。其中,美国散文一项原计划分上、下两册,上册由夏济安编译,下册由傅从德编译。傅从德是夏济安在台大外文系的同事,他于193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进入台大任教。根据编译要求,散文选的上册止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下册截止到近代。由于稿费优厚,加之对英美散文素有研究,夏济安在1954年正式接手该项工作。但是,1955年2月,夏济安得到台北美新处资助赴美进修半年,翻译工作一度搁浅。在印第安达大学进修期间,夏济安由于功课较紧张,曾向弟弟夏志清求助,希望他能帮忙翻译其中的一部分。夏济安在信中谈到,如果早日译完,“钱可能用官价汇到美国来,对我们大家都好。如回台北后再译好,则拿台币,再换黑市美汇,就吃亏很大了”。但夏志清正埋首于修改、整理《中国现代小说史》书稿,根本无暇顾及翻译。
进修结束后,夏济安返回台大,又投入了繁忙的教书生活。由于公教人员的待遇不高,夏济安不得不加快翻译此书,因为这本书大概可以带给他二万二千元台币的酬报。美新处规定,一部译作的翻译可以分四期付款,但夏济安的工作进度十分迟缓。
1956年,夏济安受梁实秋举荐,得到一个赴密歇根大学访学的机会,但他心里一时不能决定,在给弟弟的信中,夏氏谈到,“心仍旧相当乱,在行前一定把essays弄完,稿费可以用以贴补家用。我希望能够由我来负担几个月”。不久,香港老友宋淇开始着手编译《美国文学批评选》,夏济安又被拉去帮忙。此时,《美国散文选》已经译出初稿,夏济安告诉乃弟,“我自己的essays已译完,但是现在没有勇气拿出来重读一遍(因为不大满意),很多notes要加,还得写一篇序,发一发狠,再花两个星期就可缴卷,现在又搁在那里了”。此时,夏济安仍然不紧不慢地修改这部译作。大概在1957年6月底,这部历经三年的译作终于缴卷,但它的出版却还在一年以后。
尽管《美国散文选》迟至1958年才面世,但已有部分译文先行发表。1956年8月,夏济安与吴鲁芹、刘守宜等创办了《文学杂志》并担任主编。他不仅负责编校稿件,还亲自写稿、改稿,苦于分身乏力,难以全身心地投入翻译。《文学杂志》创刊后,在第一、二两期连载了霍桑的《古屋杂忆》,署齐文瑜译。齐文瑜即夏济安之笔名,之所以先将译文发表在杂志上,也体现了他对自己译笔的自信。夏志清读了这篇译文后认为,“词汇的丰富,当可与霍桑的原文媲美”,“把你的译文和霍桑的原文粗略地对照了一下,看到你把霍桑的长句子拆开后,重新组织,另造同样幽美的长句子,确是不容易的工作。最重要地,你把霍桑的带些‘做作’性的幽默也译出来了”。
1958年6月,《美国散文选》上册终于由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署“夏济安编,夏济安、张爱玲合译”。至于为什么选张爱玲的译文,很有可能是早在1953年,香港天风出版社出版了张爱玲译的《爱默森选集》(由范·道伦编选),并附有张爱玲写的“译者序”。夏济安在散文选里应该有计划选取爱默森的文章,由于张爱玲已有译文在先,他对张氏的译笔可能也较满意,故无需再费力重译了,于是从中选取了《梭罗》一文。对爱默森的介绍,夏济安也如实抄录了张爱玲的“译者序”,除删掉其中关于爱默森的成长经历的片段之外,基本未作其他改动。《美国散文选》上册选取了从爱德华兹到梅尔维尔,共计有11位作家,15篇文章。但是,根据台湾清华大学王梅香博士的论文《隐蔽权力:美援文艺体制下的台港文学(1950-1962)》中所透露的信息,《美国散文选》虽然署名夏济安、张爱玲译,但是,除了张爱玲译的一篇文章之外,剩余14篇译文并非都出自夏济安之手。美新处的档案表明,有5篇并非夏济安所译,但却没有指出具体的篇名。那么,到底是哪5篇?这些译文又出自何人之手?王梅香博士的论文并未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在5篇译文里,笔者可以确定有一篇定非夏济安所译,那就是《禽兽为邻》。该文实际出自香港人人出版社在1952年出版的《湖滨散记》,译者为吴明实。后来,这部译作由今日世界出版社在1963年印行,前后印刷达9次之多,影响非常大。而这位吴明实,其真实身份就是诗人徐迟,《湖滨散记》是根据他所译《华尔腾》修订的。《华尔腾》由晨光出版公司于1949年出版,属于“晨光世界文学丛书”之一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世界出版社所出《小城故事》,亦署名吴明实译,而这位吴明实则是吴岩,《小城故事》是据他所译的《温士堡·俄亥俄》删改、修订的,这部小说也属于“晨光世界文学丛书”。据赵家璧回忆,这套丛书原计划以“美国文化丛书”的名义出版,是晨光出版公司与当时上海美新处处长费正清的合作,后来共翻译出版了18本作品,具体书目如下:
《现代美国文艺思潮》(上、下卷),卡静作,冯亦代译,1949年3月出版。
《海上历险记》,爱伦坡作,焦菊隐译,1949年3月出版。
《珍妮小传》(上、下卷),德莱塞作,朱葆光译,1949年3月出版。
《康波勒托》(长篇小说节选),海敏威作,马彦祥译,1949年3月出版。
《漂亮女人》(现代美国短篇小说集),派克等作,罗稷南译,1949年3月出版。
《爱伦坡故事集》,爱伦坡作,焦菊隐译,1949年3月出版。
《温士堡·俄亥俄》,休伍·安德森作,吴岩译,1949年3月出版。
《在我们的时代里》,海敏威作,马彦祥译,1949年3月出版。
《没有女人的男人》,海敏威作,马彦祥译,1949年3月出版。
《华尔腾》,梭罗作,徐迟译,1949年3月出版。
《现代美国诗歌》,蔼根等作,袁水拍译,1949年3月出版。
《草叶集》,惠特曼作,高寒译,1949年3月出版。
《朗费罗诗选》,朗费罗作,简企之译,1949年3月出版。
《悲悼》,奥尼尔作,荒芜译,1949年3月出版。
《传记》,勃尔曼作,石华父译,1949年3月出版。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夏尔乌特作,袁俊译,1949年3月出版。
《人生一世》,萨洛扬作,洪深译,1949年3月出版。
《密士失必河上》(上册),马克·吐温作,毕树堂译,1950年8月出版。
夏济安所译《美国散文选》中的《禽兽为邻》,就直接选用了《湖滨散记》中的译文。夏济安在关于梭罗的介绍中谈及,“《禽兽为邻》是《华尔腾》(即《湖滨散记》中的第十二章)”,实际上已经把这篇译文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了,可惜并未引起注意。
至于其余的4篇译文,笔者现在无法断定,但基本可以确定是由夏济安在台大的学生帮助完成的。到底是谁参与了夏济安的翻译任务?王梅香博士认为是朱乃长,也即朱南度。他是夏济安的高足,曾在《文学杂志》上翻译了大量的译文,堪称夏济安的得力助手,也被其视作《文学杂志》未来的继承人。夏济安曾在给夏志清的信中坦陈,“译完essays,接着还要译宋奇委托的Rahv之文。另外T.S.Eliot、C.Brooks两文,我已另找学生去翻。我自己的essays里,也有学生帮忙的东西,paidallofmyownpocket。别人的翻译,我全不相信,虽然自己也译不好。现在事情太忙,只好找人捉刀了”。这段话提供了大量的线索,我们不妨一一道来。夏氏所言“Rahv之文”,即菲利普·拉甫(PhilipRahv)的《论自然主义小说之没落》,由夏济安自译,刊载于《文学杂志》第4卷第2期,署名齐文瑜。至于“T.S.El⁃iot、C.Brooks两文”,即T.S.艾略特的《传统和个人的天赋》和布鲁克斯的《诗里面的矛盾语法》。艾略特之文,先由朱乃长译《传统和个人的天赋》,载于《文学杂志》第8卷第3期,署名朱南度。后来,这篇译文又经由夏济安修改加注,以《传统与个人的才具》之名,收入了林以亮编《美国文学批评选》,署名夏济安译。而C.Brooks之文,即《诗里面的矛盾语法》,也是《美国文学批评选》中的一篇,则署名志清译。但是,该文的译者并不是夏志清,实际上是夏济安。该文一开始确实指定由夏志清翻译,但中途他委托给了夏济安。夏济安去世后,其纪念文集《永久的怀念》重又收入了此文,署名夏济安译,这即是明证。
毋庸置疑,夏济安已经在私人通信中表明,《美国散文选》里有学生代为捉刀之处。但笔者以为代师捉刀者并非是王梅香所推测的朱乃长,实为王镇国。因为夏济安在1958年为散文选写的序言中特别提到,“编者余编译本书时,曾得王镇国先生助力甚多,特此致谢”。王镇国,1955年毕业于台大外文系,其毕业论文是翻译《耶稣传》(富尔顿·奥斯勒著),由夏济安指导。王镇国曾在《文学杂志》上翻译了华顿夫人的《伊丹·傅罗姆》,分三期连载,颇具影响,这部小说在1965年由今日世界出版社印行。该作深受夏济安的推崇,他早在1946年的日记里就记载,读了华顿夫人的《伊丹·傅罗姆》,“颇喜之”。王镇国显然是夏济安比较看重的弟子,他翻译《伊丹·傅罗姆》可能也是乃师授意。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何这部《美国散文选》只有上册而无下册?根据美新处的档案,原来最初立项的《美国散文选》下册在1959年2月4日就退出了译介计划,其原因极有可能是负责下册的译者傅从德未能译出。
尽管《美国散文选》只有半册,但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它却在华人世界多次重印再版,这部作品也最终成就了译坛名家夏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