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儿子、儿媳携孙女来看我。儿子将新买的张新吾﹙增祁﹚编著的《唐诗撷英注译集解》送我。晚上,我在灯下翻阅该书,看到它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注释是:“葵,向日葵。藿,豆叶,并不向日,这里只是与葵连举”,疑云顿起心头。前人盛赞:“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既然藿为豆叶,并不向日,诗人怎能将葵藿“连举”呢?更何况杜甫根本没见过向日葵,怎么能吟颂向日葵呢?
向日葵,属菊科,本称丈菊、西番菊或西番葵,原产美洲。明代中后期,向日葵以油料作物由海路传入我国,最先在华东浙江一带种植,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明代王象晋于1621年撰成的《二如亭群芳谱》上说:“西番葵,茎如竹,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麻子而扁。”这是我国现存关于向日葵的最早记载。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诗圣杜甫没有见过向日葵,他吟颂“葵藿倾太阳”中的“葵”,绝对不是向日葵。
我国古代典籍经常提到的“葵”,一般指的是一种食叶的蔬菜。例如《诗经·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宋玉《讽赋》:“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羮”。鲍照《园葵赋》:“乃羮乃瀹﹙煮﹚,堆鼎盈筐,甘旨蒨脆,柔滑芬芳。”这里说得也是作为蔬菜的葵。
葵,属锦葵科,是越年生的草本植物。茎高三、四尺。叶五至七裂,缘边有钝锯齿。花簇生于叶腋,形小色白,冬春之间开放,可供观赏。嫩叶供食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采收,正月复种者为春葵。”因为一年之中有多个季节可以吃到葵菜,所以在古代,葵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蔬菜。葵,又称露葵。唐代诗人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有“松下清斋折露葵”的诗句。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笺注:“葵藿倾太阳”,说它采自曹植《求通亲亲表》:“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曹植认为,葵叶和藿叶具有向光性,是“倾太阳”的。杜甫在《秋野》诗中说:“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据此可知,诗人在自己的园圃里种植过葵。他在《夔府书怀四十韻》中还说:“赏月延金桂,倾阳逐露葵。”这说明,诗人亲自观察过葵叶倾太阳的自然现象。
说“藿”为“豆叶”,不错;可说它“并不向日”,恐怕失察。其实,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要比我们细致。唐太宗李世民在《赋得白日半西山》诗中写道:“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他将藿叶和葵花的向光性,倾太阳现象,—并写出来,而且写得非常清楚。藿叶是“随光转”,葵心是“逐照倾”;既生动,又形象。足见“葵藿倾太阳”是不容置疑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