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什么是国学?国学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和《礼记》中都出现过。”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远集坊第十六期近日在京举办,全国政协委员、国学研究专家王秦丰以《国学要义》为题做主题演讲。
王秦丰说,国学概念自近代提出以来,众多学者纷纷从文化、学术、历史等角度进行定义,其内涵和外延一直没有定论。为此,王秦丰简要梳理了张之洞、黄遵宪、梁启超、邓实、章太炎、胡适、顾颉刚、余英时、马一浮等近代学者对国学的阐释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秦丰认为,国学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统称。
国学学什么?国学体大思精、辉煌灿烂,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知识浩如烟海,在如此辽阔幽深的国学海洋中,我们重点应该学什么?王秦丰认为,学习国学,重点就是学习义理,尤其是学习儒、道的义理和思想观点。他认为,国学义理的主要载体是文化典籍,可考虑重点学习《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本经典,把握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十个关键词。王秦丰对这五本经典和十个关键词的要义、精髓进行了阐释解读,并对如何阅读这五本经典做了具体指导。他说,这五本书、十个词集中而系统地展示了儒、道义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全部基因密码。读好这五本书、读懂这十个词,就能基本掌握国学的义理、理解国学的内容、认识国学的智慧。
如何发展国学?传承、发展国学,明确路径很重要,路径选择正确方能事半功倍。王秦丰说,考虑目前整个社会国学知识和素养的现状,传承、发展国学应该加上普及国学的任务,具体包括普及国学、研究国学和再造国学三个层面。他主张,第一,普及国学、夯实基础。要将国学融入学前教育、融入学校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第二,无问西东、研究国学。国学研究要坚持以我为主、和而不同、融会贯通;第三,再造国学、走向世界。
王秦丰认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学习,第二阶段是学习与传播并重,第三阶段是重在传播中华文化。他说,文化影响是大国引领世界的最佳方式,也是最高境界。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闪耀着已传承千载的理性光芒,应该也必将在中国影响和引领世界的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出席第十六期远集坊的特邀嘉宾有中国记协副主席谭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聂静、中国版本图书馆馆长袁亚平等。刘伯根、辛广伟、谭健、徐勇等嘉宾在互动发言中表示,王秦丰的演讲对国学是什么、学什么做了系统梳理,收获很大、深有共鸣,特别是给初学者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国学的钥匙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