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播火录》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近十年磨一剑。北京出版集团对好作者、好作品,是超级有耐心的,是愿意等的。
《播火录》让出版者骄傲的,有两个亮点:其一,是融媒体图书,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出版形式的结合;其二,是讲故事——讲真实的科学故事。
以二维码为“门钥匙”
以二维码为“门钥匙”的融媒体图书,提供了比传统图书更丰富的内容(视频、音频、VR、AR……)以及与读者互动的无限可能。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把互联网上所有的内容都整合收纳进传统纸书,而此前,都是互联网收纳整合纸书的内容,纸书处于被整合收纳的位置。从此,对传统纸质出版来说,互联网立刻从对手变成了伙伴,与互联网一夜之间成为了一家人,这种转变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进入重要地区新华书店的敲门砖、进攻市场的利器,就是《神奇科学》视频书。当我把我们所有重点图书介绍一遍,最后,几乎无一例外的,最能打动渠道的就是《神奇科学》。由于该书的融媒体形式,视频内容可以直接植入书店的闭路电视,用以招揽读者,而且视频质量高,不可替代;该书也可以指导店员,培养店员成为科学使者,与小读者当场进行科学互动。
北京出版集团旗下的一家控股子公司受《神奇科学》启发,出版了一套教辅,把名师讲课的视频通过二维码附加在纸书上,视频资源放在一个专题网站上,后来不仅这套教辅卖了好几千万册,最后连那个专题网站也卖出了几千万元。这在融媒体图书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出版纸书的传统出版机构,完全有可能参与到互联网领域的许多经营玩法中去。
几年前,这种融媒体图书是很新鲜的,现在,视频书、音频书、VR\AR书,全出来了。融媒体图书已经遍地开花。
融媒体图书拼内容
融媒体图书的形式不新鲜、不稀罕了,现在拼的是谁的内容更好、更优质。比如,《神奇科学》的81个科学实验视频,是千挑万选,从几百个科学实验里挑出来的;这些视频的拍摄精益求精,有的历时两三个月,效果不好不行,为方便普及这些科学实验,实验材料贵也不行;在拍摄设备的投入方面,则完全是大炮打蚊子——摇臂摄影、高速摄影、微距摄影等,拍大片用什么设备,一个3分钟的短视频就用什么设备。
就是因为内容优质,直到现在,《神奇科学》仍有强大的市场生命力。《播火录》也一样,历时近十年,创作者赵致真先生查了无数资料,光是英文原版书读了几百本,几个摄制组跑了欧洲、美洲、亚洲许多国家,这一切,都是为了最优质的内容。
优质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最珍贵的、最有价值的,这也是北京出版社为什么愿意用近十年的时间,等这部作品。
我们等的是什么内容呢?能够引导读者关注探索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内容。以往的科普书,往往只有结论,没有过程——即,这个科学结论怎么来的,探索过程是什么样的?如果只教授结论,培养的只是工程师;与结论相比,探索过程更重要,探索过程里有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探索过程的传播,是培养科学家的。
《播火录》接下来就要出版少儿版了,少儿书都是有教育属性的,出版者必须清楚,要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当提到科学,孩子的反应是“我喜欢,我不怕,只要努力我也行”,那我们就成功了;如果孩子的反应是“我不是搞科学的材料,我不行,不害怕,我没兴趣”,那我们就失败了。
我们的科学教育怎样才能成功?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给孩子们讲真实的科学探索故事。比如,说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多数人都听到过这样的故事:瓦特烧开水,看见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于是知道了蒸汽的力量,所以发明了蒸汽机……给孩子编这样的故事,未免太不负责任了。因为这不是真实的科学故事,只能算是科学神话。传播这样的信息,对我们的孩子其实是有害的。孩子就会想,我天天看见壶盖被蒸汽顶起来,怎么就没想到要发明什么呢?显然我不具备科学研究的天赋,我不适合科研——这样的虚假故事让我们的孩子在津津乐道的同时,反而对科学探索望而却步了。
而真实的科学史是这样的,在瓦特蒸汽机前,先有了巴本蒸汽机和纽可门蒸汽机;纽可门的效率特别低下,非常废煤(其消耗的煤只有1%产生了动力);瓦特蒸汽机进行了全面改进,效率提高了,动力增强了了,也更安全了。瓦特在发明应用蒸汽机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还破产过一次。最终瓦特蒸汽机得到全面的推广应用,英国煤的年产量因此而增加了20倍,钢的年产量因此而增加了30倍。
这些真实的科学故事,不比烧开水的故事有意义吗?
当然,科学探索中的故事,需要我们的作家下很苦的功夫,到全世界千辛万苦地去寻找、挖掘,找到之后还要反复去核实和验证,这比坐在家里拍脑袋瞎编故事难多了。
《播火录》里面就全是这样的故事,是作者千辛万苦找来的,经过反复核实,再写出来给我们的读者。《播火录》的出版在中国科普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者为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