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博物学文化论坛于8月18日至20日在成都彭州市白鹿音乐小镇举办。金恒镳、阿来、刘华杰等学者、作家和相关人士共100余人参加论坛,围绕“自然写作与自然教育”主题,以及中国博物学资源与开发、中外博物学史、自然教育与校内课程连接、博物艺术与生活美学四大议题作了交流。论坛表决通过了《博物理念宣言》,本报受权刊登如下。

    博物理念宣言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8月29日   13 版)

        我们,作为一部分博物活动参与者,在此重申若干理念并提出相关倡议:

     

        长期以来人类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机智地利用大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作为地球共同体中的一员,人这个物种的快速演化和一些行为损害了其他物种的利益,破坏了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

     

        博物是人类感受、认知和利用大自然的一种古老方式。复兴博物学意在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重申人类从属于大自然这一基本事实。博物过程反思现代性的逻辑。博物活动在宏观层面与大自然互动,强调通过亲自观察、体验、探究,增强个体对大自然的感受力,更好地鉴赏自然之美,坚定合理利用大自然的信念。

     

        博物自在而不忘自律,方能赢得尊重、做到可持续。应当知晓盖娅的前世今生,学会感恩。应当不断反思、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博物活动对大自然的可能伤害。应当广泛吸收传统文化、民间智慧和现代科学中的各种有益要素,尝试用非人类中心论视角看待世界,不夸大人类的算计能力和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充分理解演化过程之精致和复杂,推动保护生命的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博物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慎重采集并善待标本。鼓励对平凡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反对不适当的猎奇。鼓励通过文字、影像、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现自然物和景观,反对为了某种特殊的拍摄效果而故意伤害动植物、破坏景观。提倡分享,反对掠夺、霸占大自然的物种、物产和优美景观。

     

        博物有先后,宜由近及远,量力而行、渐次展开。热爱家乡及第二故乡,重视地方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尝试记录在地景观、物种、动物行为及生态系统的状况,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变迁。对外来物种保持警觉。

     

        培育博雅情趣,重视长程权衡。传承徐霞客、李时珍、G.怀特、梭罗、缪尔、法布尔、利奥波德、R.卡森、K.劳伦兹、E.O.威尔逊等博物学人所实践的博物学文化。

     

        鼓励采取“博物+”策略,有意识地在餐饮、旅行、城市规划、工程与工业设计、艺术、教育、国学、保护区和公园管理等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增加博物视角、融入博物情怀。推动各级教育部门结合当地条件开展多样性的博物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博物理念宣言》初稿2017年8月起草,先后有十余人参与修订,第二稿收于第二届博物学文化论坛论坛(2017年11月11日,商务印书馆)手册。第三稿2018年8月18日第三届博物学文化论坛表决通过(地点:中国四川成都彭州白鹿上书院),最终文本也称“白鹿宣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