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补十八年,岛本理生终以《初恋》喜获直木奖
日本文坛最具权威的第一百五十九届芥川、直木文学奖7月18日晚在东京筑地的新喜乐揭晓。三十八岁的高桥弘希凭借小说《送火》摘得芥川奖,三十五岁的作家岛本理生则以家族小说《初恋》将直木奖揽入怀中。高桥弘希1979年生于青森县十和田市,大学毕业后当过补习学校教师,还加入过摇滚乐队。2014年,他以小说《指之骨》获第四十六届新潮文学新人奖,由此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2017年,又凭借小说《星期天的人们》摘得野间文艺新人奖。高桥弘希也算是芥川奖的“常客”,曾四度入围最终的决选,此番终于得偿所愿。
(详见4版)
走向和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下的文化趋势
放开我们的想象,假如天下终于发展成为我们的圣贤所理想的“大同世界”,发展成为共产党人所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对抗”是否还将存在,是否会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抑或转变为另一种形态:不再是谁代替谁,谁消灭谁、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对抗,不再有彻骨之仇恨,不再有野蛮的杀戮,究竟如何,我们恐怕只能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的共同的文明和进步,将逐步地、不断地将野蛮演化为文明,将对抗转化为非对抗。而一切文化,一切思想,都应当为这个美好的理想,为寻求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做出努力,做出贡献。消弥隔阂,消弥对立,减少冲突,减少对抗;而不是相反,不是鼓动、强化、加剧对抗。既然是命运的共同体,就让千差万别的文化自由而平等地生长、流动和融合,就让文化的创造者、享有者、消费者自由而平等地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完全不接受,欣赏、不欣赏或者拒绝欣赏、乃至厌弃。
(详见5版)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经验与启发
本书原本只是“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这个巨大工程的“第一编”。这个巨大工程,据郝春文先生本书《前言》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萌生设想,到90年代中期付诸实践,仅酝酿就用了十年。原因很多,条件和时机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我以为是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文献释录本身的难度,一个是整理团队构建的难度。
(详见10版)
冯至——生命在沉思
冯至曾经两度酝酿《伍子胥》的写作,而且都是受到里尔克的诗体小说《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的直接触发。他回顾自己在1926年最初读到这篇小说时的感受:“在我那时是一个意外的,奇异的收获。色彩的绚烂,音调的和谐,从头至尾被一种幽郁而神秘的情调支配着,像一阵深山中的骤雨,又像一片秋夜里的铁马风声。”冯至在《伍子胥》后记中提到,他当时就想用里尔克的这种诗化的文体把伍子胥逃亡的故事改写一遍。但是经历了抗战的流离之后,他写出来的作品与里尔克的诗体小说不再相同,“二千年前的一段逃亡故事变成一个含有现代色彩的‘奥地赛’”了。
(详见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