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填补“大篆”研究空白的《中国篆书》

    李旭 刘春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6月13日   10 版)
    《中国篆书》,马如森著,黄山书社2016年12月初版,2018年5月再版,320.00元

        篆书,在中国书法分类中是重要的一项,排在隶、草、楷之前,后三种字体皆来源于篆字。篆书如此之重要,可是论及篆书者不多,在书店所见有关“篆书”著作,多以“小篆”字体取材而论述之。用小篆之前的大篆字体论及“篆书”者,尚未多见。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内首部从理论上研究篆书并给大篆进行科学分类的《中国篆书》,2016年由黄山书社初版之后于2018年5月再版。

        该书作者是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如森教授。全书78万字,造字图版近万幅,以中国标准青铜四器《大盂鼎》《夨人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为基本选材和依据,展开对中国篆书诸方面的探讨和论证。全书分“综述篇”“读帖篇”“书写篇”“临写创作篇”四大部分。“综述篇”介绍篆字的起源、篆书概念的理解、篆书的分类、后代文字与篆书的渊源关系,尤其是对于篆书中的“大篆”,分为契刻字篆书、铸范字篆书、刀刻字篆书、石鼓刀刻字篆书、钟镈字篆书、鸟虫形字篆书、玺印封泥字篆书等作了论述。“读帖篇”包括选帖、读帖、金文形体结构的特点、青铜四器铭文字形总汇等,尤其是选取《大盂鼎》《夨人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四大青铜器铭文作为典型案例。“临写创作篇”分篆书的书写规则、精选四器铭文书写疑难字的结构分析、中国青铜四器铭文书法临写要领等。“临写创作篇”分临写四器铭文原文、四器铭文组字篇、五言组字、拓本组字画、与篆书相关的甲骨文拓本画与金文拓本画、国内外学者对篆书书法的评论等。

        关于本书,马如森先生说,他在8个方面做了首创性的尝试:《中国篆书》取材于青铜器铭文,以铭文为基准,展开相关问题的研究;对于篆书概念的认定,保留“大篆”的名称以区别于“小篆”;将中国古文字中的甲骨金文契刻字和铸范字篆书字体首次命之为“正宗文字”的新概念;补释《史籀篇疏证》,补证王国维先生《说文》所收223籀文字,将这223字制成《史籀篇单字形体承延图谱》展示籀文上承和下延的文字关系,增加证实依据;又以古文献及铜器铭文真实材料的证实,得出“籀文”确为史籀所书而且史籀是中国最早的篆书书法家的结论;首次给大篆以科学的分类,实则是“小篆”之前文字形体的缩影;对于小篆作者的研究,认为属程邈无疑;首次提出铜器铭文篆书书写四分法为书写要领,明确提出以文字结构分解组合的办法,确定为篆书的书写规则;大盂鼎出土于清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之际,夨人盘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出土,虢季子白盘要晚于大盂鼎的出土时间,而毛公鼎与虢季子白盘出土时间相当,这就是说自清道光年间以后,用此四器铭文字体来研究中国篆书,也属首次。

        著名甲骨学者、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宇信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该书:这部《中国篆书》,堪称是近年来首次从理论上系统而深入地研究篆书,并给大篆进行科学分类的皇皇巨作。该书把小篆以前的先秦各种古文字纳入了篆书的总体系之中,并使其各得在书法史上明确的位置。

        为写作该书,作者作了长期的积累,从近30年前作者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殷墟甲骨文引论》,到2011年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甲骨文书法大字典》,马如森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古文字的系统研究,从甲骨文、篆书、金文,向下一直到中国隶书。这部《中国篆书》是马如森先生古文字研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17年,黄山书社与马先生约稿的《中国隶书》刚刚起步,不幸的是,马先生在当年冬天去安阳参加一个殷商文化研讨会,因为心肌梗塞遽然离世。一代古文字研究大家的著作宏愿被终止,《中国篆书》也成为马如森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