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应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文化自然遗产对社会开放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6月13日   08 版)

        6月9日是我国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全国各地向公众展示的非遗项目多达3700余项,包括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非遗影像展等。(见6月10日央广网)据报道,故宫文物医院首次对公众开放,迎来了40名预约观众参观文物修复。还有好消息,世界自然遗产,北京周口店遗址猿人洞历经10年的保护工程,将于今年7月全部完成,8月份正式向公众开放,据悉将依托遗迹(洞壁)当屏幕,采用声、光、电结合的激光投影技术,让70万年前的动物化石“活”起来,游客置身其中,直接用肉眼就能感受到周围的3D效果,产生大片的既视感,这在国内遗址发掘展示中尚属第一次。(见同日《北京青年报》)

        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0多年来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骄人业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建龙日前表示,截止目前中国已拥有52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2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

        我国遗产保护成绩卓著,让华夏五千年留下的珍贵遗产文化煜煜生辉,永远的传承下去,也是对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突出贡献。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位居世界遗产前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古老、悠久与灿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国家荣誉,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荣耀,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遗产资源,进一步促进和扩大对社会及公众的开放程度,让人民享有更多的遗产文化获得感。

        近年来,我国包括文物在内的文化遗产对公众开放度有明显提高,但仍有许多遗产藏在深宫里与观众隔绝,不久前单霁翔院长说,因受制于展馆条件及文保工作需要,故宫博物院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物至今未能向游客展示。显然,文物遗产进一步开放的资源与潜力是很大的,在认真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需要不断完善馆展条件,扩大游客参观面积,让更多的文物与公众见面。

        对国家珍贵的遗产文化除了保护与传承外,更多的是对公众开放,这既是遗产的属性,也是人民的权益。人民群众通过参观遗产,有利于了解、学习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文化自信的骄傲与自豪感。促进遗产开放,也有助于推动全民保护活动。遗产保护离不开专家,但更需要公众参与,事实上,遗产开放的程度越高,越能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如今许多观众参观遗产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看”,而是要探秘遗产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北京故宫因势利导开放“文物医院”,堪称是一种深层次的遗产开放,对提升游客文保意识,主动参与文保工作大有裨益。

        遗产文化是国家资源、全民财富,让人民群众共享应成为基本共识与原则,因此,无论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都应力求做到免费开放,各级政府需加大对遗产展示的资金投入。暂时还需要收取门票的,理应是低廉票价,决不能卖高价票牟取暴利。

        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起步于2017年,尚缺乏经验,笔者以为,有待于借鉴国外成功做法,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遗产展示及保护的有效途径,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遗产文化。

        南京市雨花台区 尹卫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