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叶兆言新作从“南京”“民国”标签中透出新意

    本报记者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5月23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我写南京和地域写作其实没太大关系。我熟悉南京,这是没法回避的,一个作家不是写南京就是写北京。”日前,作家叶兆言专程从南京来到北京参加其长篇新作《刻骨铭心》(上海九久读书人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读者见面会时,谈到多年来自己的写作被冠以“民国”“南京”这样的标签,颇有感慨:“我经常提醒自己,写作上不要轻车熟路,要尽可能让自己陌生起来。”

     

        叶兆言在这部新长篇中将故事的时间跨度侧重在1925年至1945年间,这期间中国内部军阀混战、对外抗击日军入侵,南京则是这一系列历史变故中位置特殊的城市。作者通过对这个中国近百年历史中时局动荡、变化剧烈时期众多人物命运起伏的讲述,呈现大时代下人性面对生死、情感、信仰乃至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微妙变化。书中写到数十个身份各异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而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仍是叶兆言小说中最常出现的南京。对此,他表示,写南京的历史和历史下的人物,重要的是从写法上和结构上要有跳出来的想法。评论家潘凯雄对这部长篇肯定有加:“民国和南京是叶兆言作品中比较多出现的题材,有挥之不去的浓浓的民国风。这部作品中写到的民国是不动声色的,笔墨非常自如。”评论家贺绍俊认为,“主流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但叶兆言从八十年代开始写作时就不跟着潮流走,不去借力。这是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具体到《刻骨铭心》的文本,贺绍俊表示,这部长篇的写法体现了叶兆言的特点,通过一个个人物的个人情感与琐碎人际交往来书写历史,而不是围绕宏大事件来组织人物之间的互动。

     

        据悉,《刻骨铭心》初稿首发在2017年的《钟山》杂志上,单行本问世前,叶兆言对书稿进行了修改并增加《在南京的阿瑟丹尼尔》等章节共约一万字。随后,九久读书人还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手推出包括《苏珊的微笑》《后羿》《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花煞》《花影》《走进夜晚》《死水》等叶兆言不同时期长篇作品的叶兆言长篇小说系列,这个系列与此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出版的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八卷、短篇小说编年三卷基本能呈现叶兆言小说创作的全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