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学大师、著名唐宋文学研究专家傅璇琮先生领衔,与知名学者艾荫范、刘继才先生主编,皇皇150余万字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古典诗词比兴转义大词典》(以下简称《比兴大词典》)已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可喜可贺。该词典自1986年确定选题,至2017年出版,历经断续三十余度春秋,累计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前后四代人付出心血。参加辞书编写的学者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顶级专家。
《比兴大词典》最大的特色是其创新性。在我国,词典滥觞于训诂之学。所谓训诂,就是用当时社会通用的语言,对古之典籍作解释。我国第一部词典为产生于秦汉时期的《尔雅》。它虽是一部百科名词大辞典,但其前三部分“释诂”“释言”“释训”是对古代普通词语所作的解释,对后世各种普通词典(包括某些韵书如汇集辞藻典故的《佩文韵府》等)和百科辞典的出现产生深远影响。延及近现代,普通的大型词典和百科辞典(如《辞源》《辞海》等)相继面世。这些辞书的共同特点是,以字带词,先解释单音节字(词)的本义、转义,然后再罗列首字相同的词条并加以解释。鉴于传统辞书对古典诗文比兴义解释的严重不足或缺漏,《比兴大词典》的问世可谓具有开创性,它填补了我国词典编纂的一项空白,拓展了词典编纂的新领域。
众所周知,赋、比、兴是我国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从风骚、汉乐府到现当代,这一传统源远流长,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宏斯三义(指赋比兴),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可见,古人极为重视运用赋比兴手法加强作品的教化作用及美感熏陶。比兴虽为一种表现方法,但该方法一定要落实在关键词语上面,这就产生了词的比兴义。传统辞书主要解释词的本义和常见引申义。而《比兴大词典》打破了以往词典以字带词的传统,所选词目主要是实词,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成语、熟语,这就为比兴义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兴大词典》更重视词在千变万化的诗词语境中的活用,尤其注重其比兴义。许多词,单看其本身似乎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可是一旦置身于古诗文语境中,就会产生许多比兴义及其他转义,从而给今天的读者阅读带来障碍。如“蔷薇”一词,传统辞书多从植物学角度进行解释,但在古诗词中出现的“蔷薇”却大多是其比兴义。因蔷薇花是一种攀墙小花,平常而不俗气,鲜艳而不妖冶,故成了美女、妻子或爱人的化身。又因它开放于晚春,故也成了季节的象征。唐杜牧诗《留赠》有“舞靴应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之句,因而蔷薇又成了有情人约会之隐喻。后世诗人多以“蔷薇旧约”喻指有情人之约或抒写怀人之思,等等。因此,只有弄清“蔷薇”在不同语境中的比兴义,才能正确解读古典诗词。再如词目“丝”。蚕所吐之丝在“丝绸之乡”中国恐怕无人不晓,但“丝”在古典诗文中的用法及含义却非一般读者所能完全说清楚。《比兴大词典》列举了“丝”的25种用法,其中具有明显比喻义的即占20项。该词条所引历代诗文达160余篇,姑且不论其比兴义如何,仅就荟萃历代诗文中众多对“丝”的描写佳句而言已蔚为大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比兴大词典》还具有某些类书的特点,因而极具可读性。读者在茶余饭后随意披阅一条,即可欣赏到大量历代前贤的美文佳什,岂不妙哉。此外,唐宋以后,比兴手法多与象征、拟人、借代、对比、联想、暗示、隐语、双关、烘托、渲染等手法密切结合,这些都在《比兴大词典》予以详细梳理与分析。
《比兴大词典》的另一特色是对转义的疏解。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不停地变化。该词典努力搜寻那些具有比兴意象词语的源头,罗列不同义项并注互见词目,以揭示它们的意蕴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那里的承袭与发展。例如“凋碧树”,该词典指出,喻才人之死或才人经受摧残,始于南朝梁江淹《伤友人赋》中的“凋碧玉之神树,销紫芝之灵根”之句,后世诗人纷纷效仿。唐宋以降,除上述语义之外,又由此转而引申为“烘托离别、怀人、思乡、悲秋等感伤情绪”。如晏殊《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即为烘托词人怀人的伤感情绪。到了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又以晏殊这首词中的“凋碧树”之句形容成大事者所面临的人生第一境界。此义被后人广泛征引。该词典对“凋碧树”语义的历史变迁叙述,可谓脉络清晰、条分缕析。
《比兴大词典》创作者还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编写原则,具有“三新”的特点。一是词条新。全书总计1500余个词条中,收入了现当代各种大型辞书中所没有的部分新词条,如“凋碧树”“明月楼”“青山独住”等,均为阅读古诗文时会遇到的语言问题,这就给读者或研究者提供了入门之“锁钥”,也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辞书的内涵。二是义项新。对同一词条,各种辞书都有各自的解释,许多义项也是相同的。而《比兴大词典》却能独出心裁、时出新义。例如词条“乔木”,一般辞书仅解释其本义并引用《孟子》语,指出用乔木借指故国或故里典实之由来。《比兴大词典》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出“喻迁处高位或求得优越环境”“喻先贤名臣或人才”“喻位高权重者的引荐或庇护”“喻情人”“借指隐者所居”等多个比兴义或其他引申义,并在古诗文中找出大量令人信服的语证。三是语例新。前代学者编纂词典,须花费皓首穷经的工夫,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寻觅搜索、爬罗剔抉,以找出相关语例。这种精神令人感佩,值得学习。但当今学者享有现代科技成果,例如几乎各种典籍(包括四库全书)均有了电子版或者可借助网络引擎搜索。这给研究和查询带来极大的便利,使《比兴大词典》如虎添翼,在新的语证的搜寻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对与其他辞书相同的义项,《比兴大词典》可以找出大量、鲜活的语证,少则几条,多则十几条,这也成为本书的又一大亮点。
《比兴大词典》也是中华诗词创作者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它不仅提供了可资借鉴、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而且提供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这无疑会促进诗词创作的发展。
此外,《比兴大词典》也订正了近现代一些大型辞书的某些错误。例如“幼艾”条,某大型词典解作“年轻美好的女子”时列举《战国策·赵策三》:“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此解属断章取义,因为下文接着说:“今王憧憧,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椅也。”可见,此“幼艾”并非美女,而是指赵王男宠建信君。
《比兴大词典》作为新时代众多学者焚膏继晷、呕心沥血的结晶,它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诗词曲赋文,继承优秀的国学传统,开创社会主义新文化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希望该书不断修订完善,使其成为一部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