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4月25日 星期三

    “中国好书”是如何炼成的?

    刘英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4月25日   05 版)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一本又一本新书,一批又一批新的作家,不断涌现。“中国好书”在过去的五年里,推荐了大量好书,让一大批作者把他们的思想结晶带进了大众读书生活,得到各界认可,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品牌。那么,这些“中国好书”是如何炼成的呢?

        一、原创需要深厚的积累。“中国好书”推荐的是精品图书,而精品的本质就是创新。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一本有突破性、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好书,往往需要作者的深厚积累。从入选图书的作者情况来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准,而且这些作品成功的背后往往是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如《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的作者王屹峰关注研究六舟及其艺术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前后将近二十年,把相关的疑难细节都做了充分的考察研究之后才下笔。也正因为有了深入的研究,在面向普通读者的写作过程中,才做到了挥洒自如,把繁复而专业的考证过程写得清晰顺畅。如《试飞英雄》作者张子影,跟踪采访前后长达十六年,与几代飞行员熟识,对试飞员的工作和生活有全面而充分的认知,能把他们所遇到的危机与困难从前因后果上讲清楚,所以文章的细节刻画才会扣人心弦。

        二、思想性和学术性是保障。作为优中选优的“中国好书”,希望所推荐的好书,具备文化积累价值,能够反映出思想与知识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如《诗的八堂课》就是作者江弱水以其专业课程为基础整理出来的一部有真知灼见的诗学论著,体系谨严而脉络清晰,既适合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也可以作为大众读物。又如《国粹:人文传承书》作者王充闾对历史文化的娓娓讲解,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并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了知识的深度,而知识的深度又提升了认识的境界。事实上,针对大众的普及性写作难度很高,要有思想性和学术性的保障,就需要以深入的专业研究为依托,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如《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就是作者霍宏伟在完成其学术作品《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之后,充分利用了相关资料而撰写的大众读物。因为对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理解深湛,作品既有专业水准,又富于思想魅力和人文关怀。像这样的好书,直观地反映了文化水平状况。

        三、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灵魂。很多读者反馈,读“中国好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能感觉到作者是用真情实感在写作。如《梦与真:许渊冲自述》字里行间表现出的真诚坦率,让读者感动落泪。特别是作者现已九十多岁高龄,仍然有雄心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如果不是因为许先生对翻译事业的热爱,付出自己一生的心血,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动力。他把自己对梦想的执著与求真求美的工作态度,在这本自传里如实呈现给读者,因而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如《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的作者为了写好这篇报告文学,在采访期间,深入挖掘各种细节,从采访对象每一次回忆中的动容、每一次难以自已的哭泣中,深化理解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因而书中洋溢着饱满的感情。再如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朴素的语言背后是她对那一片向日葵地的真挚感情,因为那里有她牵挂的人,那儿是她深爱的家。虽然所记述的是琐碎的日常故事,关于鸡、狗、兔子、邻居、过路的人,即便三言两语的片段,也能得到读者源自内心的共鸣,成为大众阅读的精品。

        四、简明通俗、生动趣味是路径。学有专长的研究者将问题思考通透以后,往往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来表述深刻的内容,产生“大家小书”型的优秀作品。这样的好书,雅俗共赏,读者面很宽广。如社科类的《读懂中国经济》作者能够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融汇到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中,以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结合媒体上常见的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和剖析,让人们在顺畅的分析中理解了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文学类的《中关村笔记》通过选取典型人物、典型故事,把中关村这个“中国硅谷”的发展史以及科技兴国、大国崛起的宏大历史进程以富于形象化的描写展现给读者,许多画面感极强的情节,很容易引发读者的代入感。如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对古代海洋生物图谱的注解,在生物科学知识之外,配以大量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海鲜市场的采访故事与餐馆的美食图片,既生动直观又富于趣味,拉近了读者在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因而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五、编辑含量提升了好书质量。写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想要写出一本好书,往往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才可能找准自己最满意的那个表达。有些作者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是对图书市场的状况未必全面理解,而编辑能够从需求和市场来进行引导。作为图书编辑,在各种选题中发掘出一部书稿,从策划之初就全面了解社会热点和读者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来出版,有了明确的定位,也就有了进行精细加工的具体目标。从内容到版式,从词句到标点全面考虑,在审读、加工、装帧设计等各个环节,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在我们与“中国好书”的编辑们交流中,看到他们为了打造一本好书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与作者的良好互动,共同打磨,相互学习,是既感动又欣慰的。从入选的“中国好书”可以看出编辑含量的影响,在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上提升书的品质。

        “中国好书”的作者们立足生活,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以真情实感来关怀人民大众的阅读需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能够被创作出来,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