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4月14日,“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第二期——水浒好汉文化的“基因图谱”开讲,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洪以“亦侠亦盗说《水浒》”作为基本判断和概括,反驳近年来学界产生的误读。
陈洪认为,几十年来,学界对《水浒》的误读有两种。一种误读认为《水浒传》的主题是农民起义的颂歌,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队伍里一百零八条好汉里只有一个农民九尾龟陶宗旺,用的兵器就是一把大铁锨,但是没有地位,排名很靠后;二是整个情节里没有关注过所谓农民的利益,没有对土地的要求;第三,如果是“歌颂”农民起义,被招安攻打方腊的说法不成立。
另一种误读,认为《水浒传》是中国人的“精神地狱”。认为道德水准下降是由于被《水浒传》《三国演义》“教坏”了,幸亏中国人还有精神“圣经”,这“圣经”便是《红楼梦》。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水浒传》里写了很多血腥和暴力。但“精神地狱”的说法,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等表现反抗、表现英雄气质的情节脍炙人口,无法解释为“精神地狱”;二是以偏盖全,按照今天道德标准来衡量,不止《水浒传》,其他名著也有不太妥当的内容;如果这样来挑文学作品的毛病,世界文学的名著里相当一部分都会被淘汰。
之所以同样一部作品理解差别很大,是因为作品内在的复杂性。陈洪用“正义和野蛮的交响乐”形容《水浒》,而以文化基因图谱的角度分析《水浒》,是解读文学经典的途径之一。
为什么叫基因图谱?“这是借用生物学的术语,基因决定一个生命体性状且可传承的基本因素;图谱则是基因的排列、呈现。所谓文化基因就是在文化传统里追根溯源。”陈洪表示,《水浒传》里梁山好汉最复杂的人物就是宋江,这一形象塑造,来自两条血脉,一是江湖血脉,一是庙堂血脉。前者来自《史记·游侠列传》,若干侠客中最浓墨重彩写的侠客郭解,其人物特点和细节和宋江非常相似;后者来自《史记·孔子世家》。“作者并非有意识地比照郭解来塑造宋江,而是当塑造宋江这一领袖人物的时候,《论语》《史记》里的那些内容自然而然地对他产生了影响。也就是说,《水浒传》里宋江身上这两条血脉都有早期经典里的基因。这种基因是不自觉的、不期然进入艺术的血脉里。”陈洪表示,《水浒传》的一些好汉形象与传统文化的经典有血脉联系,文化传统的基因进入了这些文学形象之中。多源基因的进入,使得这些好汉形象趋于复杂丰厚。但是不同来源的基因相互有一定的排异性。
据悉,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出版中国古典小说的重镇,其中“四大名著”尤为突出,从1952年《水浒》整理本首先面世开始,在随后的一两年内,《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整理本相继出版,开启了数十年来引领广大读者阅读“四大名著”的漫长历程。标点力求严谨准确,注释力求详尽简明,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些整理本在不断地修订完善,有些还根据学术研究成果的更新进行了版本替换,重新整理,因此也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人文版“四大名著”成为伴随几代读者领略古典小说艺术魅力的经典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