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邦文献深度挖掘,弘扬地方文化影响力的一次成功尝试。
2017年底,由东莞图书馆编纂整理的《伦明全集》正式与读者见面了。该书共分五卷,由北京大学信息系管理系王余光教授和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研究馆员担任主编,首次全面辑录了莞籍文化名人伦明的毕生著作。编纂与点校整理团队由伦明研究学者,古籍整理专家,以及东莞图书馆资深馆员共同构成。自2011年项目启动至今,历时六年,集数十人之力,凡二百五十余万言,终告竣成,于先贤文献之保存,乡邦文化之弘扬,厥功甚伟。
伦明,字哲如,近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学者。京师大学堂优等生,多校延聘的知名教授,插架逾万的大藏书家,通学斋书店的创始人兼老板,他的一生曾有过无数个耀眼的头衔。但其中最为人铭记的,却是那个矢志续修、终身不渝的学者伦明。自青年时期立下续修四库全书的志愿,终其一生,伦明的抄书、藏书、校书活动,乃至学术研究,全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屡倡续修之议,数遭未竟之功,续修的道路可谓荆棘丛丛,屡倡屡辍,屡辍屡倡,甚至在毫无外力支援的情形下,以一己之力艰难前行,坚持独立撰写续修提要。每当读到伦明诗文中那些有关续修的文字,我的眼前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那个在荆棘中踽踽独行的瘦弱背影。是什么给予他坚持的勇气,前进的力量?我想,《伦明全集》会给大家一个答案。伦明之世,山河离乱,国家危亡,作为一名学者,对于时局也许是无能为力的,但是伦明选择了另一种擅长的方式坚持自己的信仰——整理文献、保存文脉,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字记载流传下去。中国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文明古国,历史上我们曾无数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局,但中华文明从未断绝,所依靠的就是一代代中国人共同坚守的文化信仰,而典籍和文字记载就是延续文明最重要的载体。这是中国古代文献学发达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今天仍要重视典籍整理的历史渊源。
保存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对于地方馆来说,建立完善的地方文献保障体系,丰富乡邦文献收藏,加强宣传、促进利用,是其文献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主要依靠征集,缺乏对乡贤、乡邦文献的深度挖掘。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收集是基础,但若不对收来的文献加以整理,那么它们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是无法建立的,只能成为沉睡在馆藏中的“死文献”。《伦明全集》就是东莞图书馆对乡邦文献深度挖掘,弘扬地方文化影响力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本书的出版,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伦明全集》将目前已经知见的伦明著作汇为一编,分类编排,广罗异本,悉心校勘,为伦明研究和近代文献学、岭南学术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书中收录的不少资料均为首次披露,如《版本源流》,系伦明任北京大学教席时的讲义,外间难得一见。此外,伦明为续修四库撰写的提要,达百万字之巨,其原件均为手录,字迹漫漶,难以辨认,编纂团队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邀请国内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担任审校,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保证了标点和整理的质量。
其次,为图书馆深入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伦明全集》从立项、资料蒐集、点校整理、出版发行,均由东莞图书馆组织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精通古文献整理的馆员队伍,积累了大量地方文献选题、整理、宣传推广的宝贵经验。
第三,助力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来不是依靠口号,而是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代际传递。而让民众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具象的展示,《伦明全集》的出版就起到了这一作用。
作为一名文献学者,我深知文献蒐集与整理的艰难,这是一条鲜有掌声的漫漫长路。但是,近百年前,莞籍学者伦明已用行动展示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坚守信念的力量。今天,我们身处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有何理由不让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文献大昌于世!衷心感谢东莞图书馆的同仁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