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4月11日 星期三

    只要阅读都值得鼓励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4月11日   20 版)

        手机上看一个帖子,微信里看一篇链接的文章,有人认为这种碎片化阅读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则表示,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地铁里、公交车上,经常可以看到,只要是阅读,不论用什么介质载体形式,都值得鼓励。(见3月18日《北京青年报》)

        据韩永进馆长介绍,2017年,国图接待读者超过580万人次,国图网站访问量近10亿人次,不少读者进馆并非坐下来专心致志的读几小时书,或许只是翻翻报纸杂志,看看信息,但同样是阅读,许多孩子是在书堆里玩耍,但同样能受到读书氛围的熏陶。

        笔者很赞同韩永进委员对全民阅读的见解与观点,无论图书阅读还是碎片化数字阅读,都是阅读,只要阅读都值得鼓励。古人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数字阅读与图书阅读并行不悖,各有千秋,可以取长补短。纸书阅读是最原始、最传统的阅读方式,有利于全面、系统,原汁原味地学习掌握阅读内容,而且具有耐看性,有助于增强记忆。另从形式上讲,所谓读书就是要有一本书捧在手里,才能营造出读的氛围,这就如同茗茶最好用原始的紫砂壶和杯沏茶,方能进入品茶佳境。但图书阅读的不足是,需要有大块时间静下心坐下来读,这与当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有些不适应。

        另外,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主要指文史类,当然需要一本书,而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内容非常广泛,外延大大扩展,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人文科技,包括各类新闻、信息等,无所不包,这未必就要随身带着书。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电子书的诞生及网络阅读提供了极大便利,数字阅读的最大优点是便捷,不拘束于大块时间的限制,人们上下班途中坐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随时可以见缝插针的打开手机看一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另外人工智能、动漫等高科技广泛运用于数字作品,包括热播剧经改编加入数字阅读平台,使数字阅读更有乐趣和吸引力,非常适合年轻人胃口,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超过3亿网民,其中80后、90后占比达64.1%,平均每次阅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当然数字化阅读可能会带来某些“碎片化”现象,但碎片化或许只存在于经典文学方面,新闻信息等比较短小,更新很快,基本不存在碎片化问题。如果说文学艺术方面有碎片化,也不是数字阅读本身的错,而要怪少数网络写家对传统经典断章取义的改写。

        总之应看到,数字阅读与图书阅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两种阅读方式都有着自己庞大的读者群,且呈现交叉态势。随着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电子书阅读队伍会不断壮大,纸书阅读作为传统文化也永远不会过时。让数字阅读与图书阅读在中华大地上呈燎原之势,经久不衰,关健要有好作品,一是要舞着时代的节拍,不断创作和推出精品力作;二是要进一步繁荣网络文学,为中国几亿数字阅读者提供健康、文明、有价值的精神食粮;三是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改编要有敬畏之心,取其精华,避免碎片化。

        南京市雨花台区 尹卫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