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21日 星期三

    《劳特利奇哲学史》编辑手记

    符爱霞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21日   10 版)
    《劳特利奇哲学史》(十卷本),总主编:[英]帕金森、[加]杉克尔,中文翻译总主编:冯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2003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也许是由于我本科读的是哲学专业,部门领导安排我接手《劳特利奇哲学史》(10卷本)后8卷的编辑工作。截至2017年6月,在总主编和几十位译者的共同努力下,一边翻译,一边编辑,一边出版,前后十五年,终于完成。十五年的编辑经历,在我自己的编辑生涯中,铭刻下一段非凡的记忆。学术视野的扩大,编辑水平的提升,与主编、译者的交往,英文学术著作编辑的经验,学术规范的养成,编辑细节的意识……这套书的编辑出版,伴随着我的成长。

     

        在世界范围内,哲学史的出版,可谓汗牛充栋。仅就汉译西方哲学史而言,我们熟知的便有《西方哲学史》(英国学者罗素著)、《剑桥哲学史》、《牛津西方哲学史》、《世界哲学史》(德国学者施杜里希著)、《西方哲学史》(挪威学者吉列尔著)、《西方哲学史》(美国学者费泽著)、《西方哲学史》(美国学者梯利著)等数十种之多。这些哲学史,或者属于简史性质,或者属于思想史类型,多以一到二卷行世,基本是概述或概论范畴。

     

        皇皇10卷本的《劳特利奇哲学史》,对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直到现在的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编年式的考察。它深入地讨论了哲学的所有重要发展,对于那些普遍公认的伟大哲学家提供了很大的篇幅,但是,较“小”一些的人物并没有被忽略。这10卷本中,包括了过去和现在的每一个重要哲学家的基本和关键的信息。这些哲学家被准确地置于他们时代的文化氛围之中。

     

        这部哲学史不仅是写给专家看的,而且也是写给学生和普通读者读的。各章都是以浅近的风格写成。每一章的作者都是相关领域公认的专家,全书130多位专家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每一章后面附有大量的参考书目,可供深入研究者参考。有详细的哲学大事历史年表,涵盖了从公元前6世纪至1993年西方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后面还附有专业术语的名词解释和文献、主题、人名索引。该书是代表当今世界哲学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

     

        这套作品有如下突出特点。一是准确性。作者们无一例外地遵从总主编帕金森和杉克尔两位教授的约定,将哲学家们和他们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背景,紧密地放在一起考察。这保证了安置哲学家们的历史视角、历史阶段和历史地位的准确性。二是交互性。哲学从来都不是孤立诞生的,更不是仅仅来自于大学讲堂,不仅仅体现于高头讲章。生活即哲学,哲学必源于生活和人类实践。这套作品,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理念。三是开放性。向读者提供哲学史的基本信息,是这套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给学者和学生带来哲学的思考,亦是本书的著作者们追求的目标。开放性,成为这套作品的突出特点。四是可检验性。这套书的写作旷日持久,前后达20年之久,而这套书的汉译工作,同样旷日持久,从2001年出版立项到组织翻译工作,前后超过15年。数十位中国学者长期努力,终于为中国读者奉献了这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

     

        作为这套图书的主要编辑,我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一、校订。哲学史的翻译,要做到概念的普适性,术语的公约性,表达的准确性,是难度极大的工作。在编辑中,我常常为概念、术语、表达弄得晕头转向。有的概念术语并无大家一致认可的译法,我只能根据现有的哲学书籍(主要是中央编译局的范本),结合英文原书,一一核查校订。

     

        二、统一。多卷本多人次的撰写以及翻译,人名、地名、时间、概念等许多问题的统一,是套书编辑逃不过的“劫数”。编辑过程中,对于这套书的“统一”工作,成了这15年编辑生涯如影随形的问题。由于这套书编辑时间太长,以至于编辑最后一本书的时候,还要翻到前面的卷册,去一一查阅核实。

     

        三、规范。无论是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还是汉译外国的学术著作,尾注、脚注、引文、文献、参考书目等等的规范性,是无法忽略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通达。近二十年来,中国出版界被读者诟病和投诉最多的一个方面是翻译质量问题。老一辈翻译家们所追求的信达雅,在出版产业猛烈发展的进程中,被有意无意地漠视了,不要说学术著作的翻译,就连西方经典文学,翻译质量也屡出问题。接手这套作品的编辑之初,我自己就暗下决定,一定不让翻译质量不到位的书稿在我这里随便过关。学术作品尤其是学术思辨的翻译,怎么可能做到文学翻译的信达雅水平?那些原文本就拗口的哲学语言,从德国古典哲学到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其语句本来就充满了难以解决的修辞困难。但在编辑过程中,我试图与每个译者一起努力,尽量做到不影响读者阅读,尽量做到没有语法错误,尽量做到修辞准确。编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本人语言功夫日益提升的过程。

     

        五、沟通。仅仅通过网络查核,是不可能完成这套书的编辑工作的。与作者或译者的交流沟通,就成为这套作品编辑过程的日常。经常地,为一段话、一个词的翻译,都需要与译者沟通。这种沟通,可能不仅仅是一些概念的翻译,也许还涉及对原文或哲学家思想的理解。

        5000多个日日夜夜,在办公室的三尺书桌前,在家里书房晕黄的灯光下,在15个春夏秋冬的更替中,10卷本的《劳特利奇哲学史》,终于摆在了书桌上。有长出一口气的释然,但更多的是等待学界和读者检阅的忐忑。

     

        兴学弘道,止于至善。清人张潮《幽梦影》有云:“编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宏功。”以15年时间,编辑出版这样一套作品,自己付出很多,收获则更大。

     

        老一辈的编辑家都说,编辑出版是为别人做嫁衣。这是我难以苟同的说法。《劳特利奇哲学史》的编辑历程,实际上也是我个人在语言能力、学识水平、学术视野、编辑规范等方面学习和提升过程。

     

        编辑,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生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