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王》继续沿袭了曹文轩一如既往的古典美学理念,将自己的中国故事淡然消散于他所执著追逐的历史风雅之中。他的故事仅是姿态性的,一个优雅的开端,如果我们试图去跟随他的故事,那就错了。他有意把自己的故事消散在了历史风雅之中,我们的跟随注定两手空空。要知道,曹文轩并非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不,他只是一个故事的实践者。自始至终,他总是保持沉默,活在自己所选择的故事当中,活在那个远去时代的背影里。
所以,一个历史中人从不讲述故事,其本身便是故事。要理解这样的故事,我们却不能置身于故事之外,仅仅成为单纯的聆听者。应该像曹文轩那样,直接走入故事,同他一起去创造这个故事。只是我们必须懂得,他故事的精魂是古典。古典?是的,古典。诗词?琵琶抑或水墨?不,是乡愁,古老的乡愁。何谓乡愁?根的回忆以及思念。不要忘记,《萤王》正是一个孙子的回忆,一个孙子关于爷爷的回忆。当然,它也是一个孙子之于爷爷的思念。同样不要忘记,这对祖孙从未谋面。那么,对于一个不曾相见者的回忆以及思念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一切都缘于根的召唤,乡愁即是对这一召唤的动情应答。因此,这回忆和思念需要想象,某种创造性的想象。于是乎,设若我们把曹文轩的古典当作简单的逆向重复,那就又一次错了。
事实上,我们只能将曹文轩的回归之路视为别一种前进的方式,为此,我要再次提请注意他的姿态,即他是面对着过去,背朝向未来而前进的。也就是说,他的回归式前进是一种面向历史的倒退。他的前进绝不允许背叛的无情,相反,每一次举步皆蕴涵着牵挂既往的深情。如此走去,曹文轩永不迷失。可是,《萤王》里的爷爷却迷失了,由于一只豆娘的魅惑,他迷失在了芦苇荡中。迷失导致死亡的焦渴,绝望之际的爷爷“想起了家门前的河流”:“那河流一年四季都满满地流淌着清澈的水,喝在嘴里很清凉,还甜丝丝的。”
曹文轩的故事永远离不开河流,离不开丰盈的水,因为那是生命的源头,是他回归之路上的灵魂召唤,承载着永恒的回忆和思念。然而,仅有水是不够的,还要有光。于是,五只萤火虫神秘出现,在黑夜里引领着爷爷的归途。所谓萤王,即是光,世界的开端。它令我想到《圣经》的开篇:“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光意味着初始,引领意味着回归,回归意味着拯救。
很简单,《萤王》就是一个关于迷失与回归、危急与拯救的故事。不简单的,是我们对于这个故事的参与和创造。唯有充分调动起我们生命所有的感官,我们方有可能在这个故事里学会回忆和思念,并由此学会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及河流。曹文轩意欲告诉你我的是,回忆和思念是务必要学习的。不能不认识到,爷爷对萤火虫的痴心呵护,那不单单是出于救命之恩的回报。他的感激乃是针对爱的回忆和思念,萤火虫恰是爷爷灵魂的乡愁。有鉴于此,爷爷才难以忍受萤火虫不在的冬季。他走向河边,用榔头击碎冰面,收拢一桶一桶的冰碴儿,将它们撒落于大片的芦苇荡里。到了夜晚:“那轮白色的‘玉盘’才升起一半,天地间就充满光华。草丛中、芦苇中,仿佛布置了成千上万盏小灯,月光只轻轻一照,一瞬间就将它们统统点亮了,星星点点,闪闪烁烁……”
在此,我在爷爷身上仿佛看见了上帝的影子,他用想象创造着萤光。豁然,我明白了,回忆或思念原来并非仅是某种被动的情感,基于回应,它的积极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设想。它将我们带离沉溺、浸淫之状,逆流而上,跋涉向前。这就是乡愁,有所作为的怀旧、守护与重建。终于,爷爷的骨灰亦化作了萤光;他回到归宿,照亮着未来。死亡如许诗意,取决于回归本身那充满思念之爱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