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从3月4日召开的第七届(2017年度)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会上获悉,李丹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征求意见本”现象》、祝宇红的《“化俗”之超克》、李娜的《试析1950-60年代台湾青年的“虚无”,重新理解“现代主义与左翼”》、张欢的《“事实性”的利用与“真实性”的表达》、张晓琴的《“独药师”的文学之道》获得第七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本届“唐弢奖”的初评推荐工作自2017年12月6日启动,12月31日结束,评奖办公室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按照“唐弢奖”评奖章程的有关规定,对进入初评的六十篇论文进行认真审核和筛选之后,确定了二十篇论文进入终评,十六位终审评委在现场进行多轮投票,最终确定了五篇论文获奖。
为全面展示获奖学者的风采,向学界展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前沿力量,中国现代文学馆决定在颁奖的同时,推出《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除获奖论文外,将其余通过初评、入围唐弢奖的十五篇论文一并收入,以更全面地向社会呈现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面貌。
唐弢先生是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文学史家和收藏家。1992年,唐弢先生的家人将其全部藏书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先生曾说:“有了唐弢先生的藏书,就有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半资料。”中国现代文学馆决定设立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弘扬唐弢先生的学术精神,鼓励青年学者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据悉,首届“唐弢奖”于2003年3月在京颁奖,受到中国学术界、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因为种种原因,“唐弢奖”未能连续举办下去。为展示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为了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2012年,中国现代文学馆重新启动“唐弢奖”的评审工作,并重新修订《唐弢奖评奖章程》。新的《章程》规定,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者五人以内。自恢复评奖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历届获奖者及其所代表的研究群体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最重要的力量。“唐弢奖”也因其公正性、专业性,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终审评委丁帆、孟繁华、陈晓明、王鸿生等出席本次活动。 (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