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读文识图,走进鲁迅笔下的童年

    黄乔生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1月31日   08 版)
    《名家经典绘本系列:社戏》《名家经典绘本系列:闰土》,鲁迅著,潘川绘,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定价88.00元(全两册)

        图画形式有助于读者特别是小读者正确理解并更加喜爱鲁迅作品。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潘川女士创作的绘本《社戏》一开始,少年鲁迅坐的船就摇到外婆家了。看样子,“迅哥儿”有点儿急不可耐。

     

        到外婆家是那时孩子们极盼望的事。因为外婆家宽松自由,好吃好玩。而最让鲁迅兴奋的是到邻村看戏。

     

        社戏的“社”,指的是土地神或土地庙。周围村庄到一个土地庙去拜,这些村庄就算一个社区,社戏就是一个社区每年所演的“年规戏”。鲁迅外婆家的村庄小,要到邻近的赵庄去看戏。水乡的交通工具是船。到邻村看戏,还是摇啊摇。他和小伙伴们费了很多周折,总算到达了目的地。

     

        可惜这一晚的戏——在小孩子看来——不佳。小孩子爱看弄枪棒,翻筋斗,耍猴子,跳老虎,爱看一个人蒙上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就是出来一个穿红衫的小丑,被人打一顿,也是好的。但这天晚上出演的先是小旦,接下来是一个很老的小生,再接着是老旦,咿咿呀呀,唱个没完,让人困倦,令人失望。他们只好摇啊摇,回家去了。

     

        题目是《社戏》,但最精彩的不是“社戏”,而是路上的活动,特别是“偷”吃罗汉豆,到田里一捧捧摘,到船上一锅锅煮。这不也是一场“戏”吗。在赵庄是看戏,路上煮罗汉豆则是亲自演,所以难忘。第二天六一公公的夸赞:“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当然也令人高兴。但六一公公送到家里去的罗汉豆,就没有前一夜亲自动手、即摘即煮的豆味道鲜美。

     

        鲁迅写的这出“社戏”,带着香味和韵律:伙伴们的说笑,船头激起的潺潺水声,河两岸碧绿的豆麦田地,豆麦蕴藻混合着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水气里月色朦胧,浓黑的铁的兽脊似起伏的连山向船后踊跃……画家潘川女士的绘本,既画出了美景,也画出了色彩、香味、韵律、神态和情思,还画出了丰富的想象,请看那条“大鱼船”……

     

        鲁迅的文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读起来有看画图一样的感觉。鲁迅从小喜欢图画书,曾把家藏和书店买来的小说的插图用透明纸描摹下来,养成了浓厚的美术兴趣,这兴趣爱好也使他的文章富有诗情画意。鲁迅主张文学作品要配插图,这样图文并茂,不但直观,而且能引发联想。他在世的时候看到画家为他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做插图,还提出修改意见呢。

     

        鲁迅的文章写的是一百年前的人和事,现在的读者不太熟悉了。图画形式有助于读者特别是小读者正确理解并更加喜爱鲁迅作品。

     

        看了《社戏》绘本,我不由得想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轻捷的叫天子、光滑的石井栏;《故乡》里雪天捕鸟和沙地击猹;爬上书桌吮吸墨汁的隐鼠,南国雪人猩红的嘴唇;山阴道上令人目不暇接的《好的故事》;八道湾里演出的“鸭的喜剧”中乌克兰诗人的自言自语……

     

        期待更多鲁迅作品的绘本出版。

     

        (作者为鲁迅博物馆副馆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