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文化长河中,中国古典诗词堪称最优美的文字。它以最完美的形式、最精炼的表述,时而婉约至极处,时而豪放至无形,直抵人心灵深处。尽管星转月移,人世沧桑,中国古典诗词却已像血液融汇于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而永久流传,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充溢在人们的生活里。
有这样一本书,足让人一见倾心,欣喜驻足。
中国诗词历史悠久,门类众多。《诗经》是由口头文学转化为书写文学的第一部诗集,基本为四言体。战国《楚辞》上承《诗经》而又突破四言句式,完成了以六言为主体的“骚体”。汉乐府诗词在此基础上融汇乐府民歌发展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七言诗,到唐代形成了格律诗——律诗和绝句,宋代发展了词这种长短句交杂的新诗体,元代、明代又发展了散曲。所以,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正确理解应该包括诗、词、曲三大类。曲有各种曲调,词有不同词牌,诗有四言、骚体、乐府、古风、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和七律,绝句有五绝……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加之各种风格、流派,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鉴赏辞典》呈现这漫长过程中每一次体制上的重大演变,这极其丰富而又集于一身的艺术形式,让中国诗词犹如沉淀三千年的漫天桃花,以其厚重的内涵、清丽的神韵、优美的语言和铿锵的音调,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分类鉴赏辞典》是对清末以前中国诗词的总选本式分类阅读。此说归于本书的两大特点:一是总选本,二是分类阅读。
传世的中国古典诗词为数众多。据有关学者统计,现经整理出版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诗、词、曲各体作品达五十万首以上。如此浩瀚的诗词遗产,对任何人而言,完成通读绝非易事。历代文人都曾做了数遍努力,力求从浩瀚的诗海中取其精粹,编集选本,有通史体、断代体、编年体、分类体;或唐,或宋,或明,各取一代,为断代选本;或诗,或词,或曲,各取一体,为诗体选本。《中国古典诗词分类鉴赏辞典》取以往各家之长,以思想性、艺术性为编选标准,注重引诗明理,所收诗词起于《诗经》,止于清末,从众多名篇中再做精选,同时充分体会古人学诗用诗的学说和当代人用诗的实践,荟萃历代各种体裁、风格和流派的佳作于一册,计1311首。此为总选本。
另外,历来的选本即使通史式和众体兼备,也一般为中文专业教材所用,受教学时数所限,选篇较少,且罕有分类。所谓分类,指作品的主题和题材相近者合为一类。鲁迅《且介亭杂文》序中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知人论世。”所以,分类既便于择优集中鉴赏,也便于选择使用。《中国古典诗词分类鉴赏辞典》再取分类编集的优长之处,将所选入作品按照题材和主题分为国家兴亡篇、廉政反腐篇、抒怀感慨篇、情诗恋歌篇、女性世情篇等十八个篇目,且每篇目附赏析指要文字,所收诗词均按照朝代先后排序,且每首附名家鉴赏文章,便于读者分类集中阅读、比较鉴赏和翻检使用。此为分类阅读。
如此浩大的工程,无疑是重新赋予这优中选优的18类、1311首作品之常新的永恒的生命。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鉴赏辞典》中的鉴赏作品,汇集了中国古典文学界如唐圭璋、钱仲联、王运熙、吴调公、何满子、霍松林、田秉锷、王长华、王钟陵等权威专家、学者撰写的名作鉴赏。他们有着前无古人的独特建树,或在学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理论素养颇高,文学鉴赏能力也高,对怎样鉴赏中国古典诗词有着非常的浓度和高度,对想了解古诗词的读者颇具吸引力及指导意义。
一首诗,不管它的形式有多美,如果没有“情动于中”,就不是好诗。《中国古典诗词分类鉴赏辞典》主编夏传才先生,终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工作,并以诗寄托情感和理想,一生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而约集有专业修养的文学工作者分别撰写鉴赏文字供读者作赏析参考,则是一种尝试。
自古“诗无达诂”。诗是文字极度精练后的一种状态,背后有着很大的解读空间。尝试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译为白文:“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内容没什么变化,但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却大不同。可见,一些古诗词一经翻译便完全没了味道。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鉴赏辞典》摒弃以往古诗词注释译解的模式,仅保留后人的鉴赏文字,只为体会最具延展性的开放式阅读。由此,我们可以无限地去感受书中这些美好的诗词,帮助我们去感受生命、思考生命、领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