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要讲真话讲道理 评论家为新时代文学批评发声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1月24日   01 版)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探讨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发展,积极引导批评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创作与评论的健康发展,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艺报社、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文学批评何为”研讨会1月14日在京举行。“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同时首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学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文学应该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同时对文学批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学批评应该肩负起更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表示,希望通过“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的研讨,拓展、思考新时代文学批评所面临的各种命题,回应新时代对文学批评的期待和呼唤。

     

        吴义勤进一步解释,“‘剜烂苹果’并非是对苹果价值本身的否定,而是针对苹果中烂掉坏掉的部分;并非指被批评的作家是‘烂苹果’,相反,是对‘苹果’本身价值的肯定和尊重。在这套书里面,很多我们喜爱的大作家都受到批评,有些意见还很尖锐,但是这些作家并没有因为批评而损失什么,他们的形象,他们的价值仍然存在。”他说,习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打过生动的比方:“文艺批评家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文学批评就要保优贬劣,激浊扬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通过“锐批评丛书”的编辑出版对文学批评界的力量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和解释,把文学批评界敢于批评、勇于批评、敢讲真话、敢于亮剑的力量组织并展示出来,让全社会对文学批评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镜子。当文艺出现一定范围内的乱象丛生、迷失方向而不自觉不自知时,就需要严肃的文艺批评及时站出来,发挥其引路导向、“剜烂苹果”的重要功能。评论家陈歆耕表示,要营造更为阔大的批评气象,并不完全依赖外力的推动。说到底,还是与批评家自身的胆识和批评激情有关。批评家或准备以批评为业者也需要自省自励,在批评他人时,是否也有接受他人批评的雅量?在选择批评靶标时,是完全出于批评家的良知和审美趣味,还是有利益的考量?剜烂苹果者,也要敢于正视自身的“疮疤”,不断地完善自己。

     

        创作与评论是文艺的一体两面、左膀右臂,自古以来二者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文脉”牵着“国脉”,“文运”连着“国运”,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说:“这个时代给我们打开了视野,给创作和批评提供了空间,洗涤更新了我们思维,这套丛书代表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的维度。”

     

        营造讲真话、讲道理的文学批评氛围,文学批评应有几个前提要坚持。吴义勤提出,一是批评家的自我定位,批评家应该比作家站得更高,应该有俯视作家的能力,但前提是放下身段,做合格、称职的读者,从文本出发批评;二是对作家的批评和否定,应建立在对作家和作家劳动尊重的提前下。对作家批评的出发点是善意,我们要相信作家创作一定是试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三是说理,坚持就事论事,减少情绪化的批评;四是文学批评双方要坚持在对话上有所突破。某些时候批评家和评论家因为某些观点不同产生隔阂和敌对,是因为没有能够做到有效的、真诚的对话。我们提倡讲真话,但讲真话的方式,包括水平、趣味、修养决定了讲真话的层次。

     

        与会专家认为,这套丛书的策划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应运而生。它采用了开放式的结构,以期推出可持续的、恒定的、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更扎实、更切实地提高当代文学批评的针对性、战斗性和原则性,营造讲真话、讲道理的文学批评氛围。首批推出李建军、洪治纲等十位在文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批评家,每人推出一本以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不良现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为研究内容的评论集。这些评论家关注文学现场,敢于说真话,敢于亮剑发声。他们针对某一个具体作家作品的批评也许有偏颇、有争议,不是所有人都认同,选文也不代表出版社的观点,但他们的批评姿态、批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黄宾堂表示,希望通过这套丛书,集中展示批评家的形象,让他们的批评方式、文学观点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熟悉,并以此积极营造“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健康批评生态。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