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上海思南小广场的梧桐树下,多了一幢寓意“人文心脏”的钻石形建筑,精致、通透、有着温暖的木头质感。这是一家只有30平方米、只存在60天的“快闪书店”——思南书局·概念店。60天里,从李欧梵到孙颙,每天都有一位作家担任“特约店长”,与读者面对面,荐读,互动,分享创作感受和书房小物,带去美妙、鲜活的体验。1月3日傍晚,在作家和读者不舍的倒计时中,思南书局·概念店熄灯闭幕,暂别街头。(1月4日《光明日报》)
据报道,“快闪店”是短期经营某种商品的“游击店”,近年来兴起于欧美,虽然只是短短地经营几个月或十数天,甚或几天,却因独具创意和特色,吸引着大批年轻人。而上海这家“快闪书店”,据说在这一段时间,人气也是颇高的,常常是人头攒动。这固然与“快闪书店”每天请一位作家驻店,出任店长,与读者交流有关,也与“快闪书店”的服务方式新颖,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购书体验密不可分。比如它的外部建筑设计、内部装修、书籍陈列都很精致,仿佛艺术品一般,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自然就吸引人。
有人不无偏颇地认为,“快闪书店”不过是一场行为艺术,因为它只有60天的寿命。实际上,这家书店在黄浦区思南路营业60天后,据说会被移动到别处去,比如外滩、徐汇滨江等地,总之,据说要不停地“闪动”。可见,它是要做倡导全民阅读的星星之火,在多个地方“闪烁”,以期形成全民阅读的燎原之势。按理说,商业经营要讲究稳定,不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追求更多的回头客。然而,以撒播阅读种子为己任的“快闪书店”却不这样,甚至具有牺牲商业利益、追求公益价值的气度,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快闪书店”即使只是一场行为艺术又如何?只要它能拉近读者与书籍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只要它能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都值得肯定。就像《劳动报》在采访某嘉宾时,那位嘉宾所言,“喧闹的城市,剧烈的节奏,多少人忘记了书本、忘记了阅读,忘记了人生的要义?一个‘快闪书店’醒目突兀地耸立在街头,就是一种提醒,生活需要静美,生命需要阅读,否则就走上人生的歧途了”。目前不少实体书店都想追求“网红效应”,也意在引起网友对书店、对阅读的关注,有关注才会有阅读,书店搞一些行为艺术又何妨?
事实已证明,无论是书店玩“混搭”——开进医院、博物馆等,还是书店玩“快闪”、搞饥饿营销,以及书店玩“共享”——在卖书之时开展新书借阅服务,它们图谋长久书香的用意,已在慢慢实现,不少实体书店越来越吸引公众的关注,一些实体书店甚至摆脱了困顿,活得很滋润,这无疑是一种好现象,有助于积极推动全民阅读。书店与全民阅读“共兴衰、同进退”,全民阅读越兴盛,书店的生意也就会越兴旺。期待有更多书店转变经营服务理念,多打造一些带有社交化属性的“小而美”书店,让市民尽享阅读之便。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