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1月10日 星期三

    2018新书淘宝之科技

    本报记者 韩晓东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1月10日   14 版)

        作为全球最为著名的技术榜单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具备极大的全球影响力和权威性,至今已经举办了17年。从2012年开始,基因技术和新能源每年都入选,从2013年开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也开始每期都有。从这里,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人类在近期寻求技术突破的集中图景。

     

        生命科学:无限接近真相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乐观的声音认为,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基因传:众生之源》的作者悉达多·穆克吉曾因《众病之王:癌症传》获得普利策奖。《基因传》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比尔·盖茨称赞道:“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带领我们穿越基因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基因时代真正到来之前,人类一直依赖药物克服疾病,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众多新药的发现,也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极简新药发现史》按历史时间顺序,沿着新药发现的脉络,不但介绍了新药从偶然现象、科学实验、临床治疗中被发现,还阐明部分新药发现的合作形式、上市途径,勾画出跨国制药企业伴随新药发现而不断扩张的发展路径。本书不但介绍了近150个新药发现创新案例,而且从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新药发现过程中,新兴科学思想如何冲破旧的观念束缚,促使生命科学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总结了2016年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应用和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组学、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全面展示了当前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基本情况。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

     

        创新永不止步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包括霍金、埃隆·马斯克等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则始终在提醒世人警惕这个我们也许无法掌控的巨物。在未来数年内,人工智能系统会摆脱人类监管,自主做出决定吗?甚至它会走上反抗人类的道路吗?基于这种不确定性,耶鲁大学跨学科中心生物伦理学顾问温德尔·华莱士和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教授科林·艾伦主张,设计某种功能性的道德指令,让人工智能机器人习得某些基本的道德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道德机器:如何让机器人明辨是非》基于人类道德判断和伦理的本质,深入探讨了人类在设计具有道德判断能力的机器人的漫漫征途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突破到像人类产生“意识”的层面。《思考的盲点——为何真相就在眼前我们却视而不见》试图解释我们为什么做决定以及如何做决定。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化已经从自然选择转变为意向选择,也就是人类已经意识到了进化选择过程,并开始通过科技的发展创造性地塑造自身的进化过程。“社会生物学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威尔逊在新书《人类存在的意义》中,跨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鸿沟,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个终极命题进行思考。这位快90岁的老人乐观地预测,神经科学家不久就能确定意识的生理基础,揭示出我们的情绪和思想的物质过程。

     

        人类不会停下创新的脚步,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扎克伯格、雅虎创始人杨致远、Linux之父林纳斯·托瓦兹、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展现着这些技术革新的拓疆者,产业格局的缔造者,未来世界的颠覆者,研究创新的路径,在突破极限之后找到科技创新的独特方法,以耀眼的成就诠释了科技、青春、才华的魅力。

     

        博物学:艺术与科学的邂逅

     

        商务印书馆近几年来在博物学读物出版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精良的编印制作为这家百年老社赢得了新的口碑。《水果:一部图文史》是其阵营里的新军,这既是一本写给博物学迷的读物,也是一本属于“吃货”的书,包含了来自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林德利图书馆官方授权的300多幅精美画作,这些画作涵盖了近六十个种类,几百个品种的水果,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不同的水果是怎么出现的,它们来自哪里,它们如何变得更有吸引力,以及它们如何在千百年里传播到全世界……自然的美与玄妙就透过低调而有趣的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

     

        《植物进化的艺术》堪称一座珍贵的纸上博物馆,以全球84位植物绘画大师的136幅杰作完美呈现植物进化之美。作为纪念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邱园建立250周年献礼之作,本书由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制作,读者可纵览植物王国亿万年的生存智慧与演化奇迹,以艺术的眼光发现美,以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科普:上有老,下有小

     

        在巴西,《数学天方夜谭》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故事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幻想,以及机智与善良的冒险。这本融合了数字与文字的奥妙及趣味的数学奇幻故事书,让无数孩子从此爱上数学。据称,作者马尔巴·塔罕童年时受到《天方夜谭》的启蒙后,疯狂爱上阿拉伯文化,发表著作超过50本。作者因其著作成就荣获巴西文学院大奖,他的生日也被立为巴西数学日,是巴西唯一和足球运动员同样有名的数学老师。

     

        复旦大学出版社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尝试——“60岁开始读”科普教育丛书,有望改善中老年用户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缺乏常识的文章的局面。丛书是专门为老年人群体打造的实用生活百科全书。丛书提供的科普知识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能够让老年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并付诸应用,能够帮助老年朋友从容跟上时代步伐,分享现代科普成果,了解社会科技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享受生活过程。《科技新知》分册主要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六大高技术领域中53项新技术、新学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