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岁尾年头之际,就会有很多的文学述评一涌而出,在报纸、刊物发表,总结、评析一年来各种文学门类的态势、发展。这样的文章,作家、评论家乃至普通读者都喜欢看。我也会特地搜罗、翻看一番,了解一下这一年有哪些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变化?琢磨一下这些述评有什么新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技巧?但结果往往不能满足或者说满意。作为一位文学评论者,我沉浸短篇小说研究多年,跟踪短篇小说步履,每年写一篇年度述评,已成为一项例行任务。但越写越觉得困难,文学述评应当怎样概括、解读林林总总的作家作品?文学述评是一种特别的批评文类,有哪些规律、特点和规则呢?成为常常思考、焦虑的问题。
我们司空见惯的文学述评,究竟应该怎样写?
文学述评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它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它要“占有”尽可能多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资料,并坚持严格的批评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它要从批评对象中发现那种独有的思想艺术特点,并在文学发展、创作演变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坐标;它要在归纳创作的基础上,提升到思想理论的高度,从而对未来的文学作出构想、展望。它还要努力融入批评家的感觉、感情、审美,让理性的述评氤氲出一种诗意,使批评具有可读性和艺术性。这样的文学述评,确实比一般的作家作品论难写得多。当下的一些文学述评,所以不能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批评理性与批评感性处于失衡状态,难以做到水乳交融。譬如学院派批评家的述评文章,距离当下的作家作品、创作实际很远,在有限的文学事例土壤上,却建构起宏大精深的理论框架来,感性与理性显得头重脚轻,让人读了既了解不到创作实际,又抓不住理性观点。譬如协会派批评家的述评文章,往往列举了大量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但总是就文论文,难以上升到思想理论的层面,感性体验取代了理性思考,使人读来陷入文学泥潭中,难以获得理性的烛照。倒是一些文学记者写的述评文章,虽然不够深刻严谨,但清晰、简洁、鲜活,受到各个层面读者的垂青。
我涉足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研究已经十余年。以2006年为起点,向后延伸到1949年,完成了六十余万字的《中国当代短篇小说演变史》;向前一直跟踪每年的短篇小说创作,写了12年短篇小说年度述评。深刻感受到,写当下的、流动的短篇小说述评,要比写历史的、积淀的短篇小说评论,困难、吃力许多。从2006年开始,我把阅读短篇小说,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中观察社会、洞悉文坛、领悟艺术。每年阅读二三百篇,年底再集中细读其中的六七十个重点篇什,并作详细的读书笔记。在这个基础上,再酝酿构思,确立提纲,然后写出万余字的述评文章来。我知道这是一种笨办法,但乐在其中。
短篇小说是小说“家族”中的“骄子”,是整个文学中的“焦点”。透过它可以窥见文学的发展脉动、潜在问题以及未来走向。坦率说,我对1990年代之后的文学不乐观,而短篇小说一直处于消沉、滑坡之中。这种判断贯穿在我的文学述评中。2006年到2012年的短篇小说述评,我和众多评论家的思路是一致的,从整个文学发展中观察一种文体,历数众多作家作品,以肯定为主、批评为辅。从2013年到2016年,我不再满足从文学角度去评述,而力图从社会的、文化的、文学史的视野去观察解读每年的短篇小说态势。持续写作年度述评,你总不能吊死在一个主题思想上,需要从文体和文学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寻找到新的主题思想;文章思路上也不能几年一贯制,总是乡村、城市、底层那一套,需要开拓思路形成新的结构框架。这些都是文学述评写作中的难点,也是挑战批评家的“关隘”。
文学述评作为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文类,应该说是从中国现代文学早期就出现了。1935—1936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赵家璧主编,全书共10卷,每卷由著名作家、评论家作主编,并撰写导言。这些导言就是地地道道的文学述评,其影响大大超过了大系中的作品本身。譬如鲁迅《小说二集·导言》,是尤为被人称道的。他在述评中概述了弥洒社、莽原社、狂飙社等各文学团体的基本情况和创作特征,介绍了主要作家的创作成就和代表作的艺术特点,而且直率指出了一些作家的创作问题,如题材“狭窄”,技术“幼稚”,“为艺术而艺术”等。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乡土文学”的概念。特别是他的述评语言,凝练、锐利、鲜活,寥寥几句,即成确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述评的典范之作。譬如茅盾,1935年就撰写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1961年他撰写了《一九六〇年短篇小说漫评》,是一篇典型的年度述评,细评了一二十篇代表性作品,同时指出了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如英雄人物描写上的“千篇一律”,领导干部形象的“公式化”,“讽刺短篇和幽默短篇还是较少”等。在那个文学政治化的时代,茅盾依然坚守艺术规律,准确评判了短篇小说创作态势、问题,引导着创作的健康发展,发挥了文学述评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文学的发展和变迁,那种单一论述作家、论述作品的批评文章,似乎受到了冷遇,而那种评述某个时段、某种题材、某种流派的述评文章,得到了重视和欢迎。但当下的文学述评,存在着应景附会、一味吹捧、就文论文、过度阐释等种种局限和问题。评论界需要认真研究文学述评的规律、特点、总则,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学述评,推动、引领文学的变革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