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十卷本《劳特利奇哲学史》出版 拓宽学界研究视野

    陈菁霞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2月27日   01 版)

        本报讯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劳特利奇哲学史》出版发行暨西方哲学的翻译、研究与写作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领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60余位学者,围绕十卷本《劳特利奇哲学史》的出版,就“西方哲学的翻译、研究与写作”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1995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在英国发现《劳特利奇哲学史》后,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极力推荐了此书,得到该社的高度重视。2000年原版图书出齐后,该社立刻购买了全套图书的中文版权。冯俊亲自担任《劳特利奇哲学史》的翻译总主编,并邀请到了一大批杰出的西方哲学研究专家参与翻译工作。历时15年,翻译字数逾540万。《劳特利奇哲学史》是西方世界在走向21世纪时出版的一部代表当今世界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

     

        “哲学史是应该厚古薄今还是应该厚今薄古?”“书写哲学史是否必须要有一个逻辑体系?”“哲学是不是等同于本体论和认识论?哲学史是否应该观照科学、文化、语言、艺术和宗教等领域?”“在文献资料浩如烟海的时代能否凭一人之力写出或翻译出具有全球视野的哲学史?是否是多人合作就无法产生精品?”冯俊在发言中提出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回应。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敦华表示,《劳特利奇哲学史》的出版对于哲学界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哲学史的写作很难,将一套高水平的哲学史翻译成中文的难度更高,因为对译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都有极高的要求。赵敦华特别提到,《劳特利奇哲学史》的现代哲学部分关注了科学哲学、心灵哲学等前沿问题,这在当前的哲学史研究中是非常可贵的,这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的哲学研究者能否抓住科学和哲学结合的新时机,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做出新的学术创新。《劳特利奇哲学史》的适时出版,拓宽了国内学界研究的视野。   (陈菁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