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刊登的时候,细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刊载形式:封面要目、全文转载、部分转载、补白、论点摘编和篇目辑览等等。不过,我们还会通过运用专题、相关链接、回溯文章等不同的文章组合表现形式,以便为读者呈现一个学术问题或思想问题的多面性。
自从2004年7月参加工作、过了实习期以后,笔者就作为专栏责任编辑,一直负责《新华文摘》“管理”栏目以及容纳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学术动态”栏目的稿件选编工作。为此,笔者以个人所经历的和所了解的点滴故事,继续尝试为社会各界介绍《新华文摘》杂志的最新状况,尤其是简要介绍《新华文摘》所有栏目在选编文章时都需要遵守的内部纪律和编辑流程等,以便社会各界的读者准确而清晰地了解神秘面纱之后的《新华文摘》。
栏目设置和价值源泉
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10月5日出版的《新华文摘》2017年第19期(总第631期),我担任专栏责任编辑的“管理”栏目,重点关注也多次转载新技术带来深刻影响的相关文章,本期依然是延续这一思路,选摘了刘强东阐述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文章。在刘强东看来,下一个10年到20年,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这场革命改变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础设施。零售的基础设施将变得极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推动“无界零售”时代的到来,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
回到19期这期杂志上来,如果你翻到内文的第171页,就会在右下方发现一行“(值班编辑李朱)”的字样,这表明我是当期杂志的值班编辑。
有读者一定会好奇:什么是《新华文摘》杂志的专栏责任编辑?什么又是值班编辑?值班编辑和专栏责任编辑又有什么不同?
要想明白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需要对《新华文摘》的定位、栏目设置和编辑部人员构成等都有所了解与把握。《新华文摘》在创办25周年之际的2004年1月开始改版为半月刊,是一本权威的导向性、综合性、知识性、资料性的文摘半月刊。从栏目的设置方面来看,政治、新华观察、哲学、经济、历史、文艺作品、美术之页与漫画、文艺评论、人物与回忆、教育、科学技术、读书与传媒、论点摘编等是上下半月均设的13个栏目,而法学、文化、管理栏目与社会、国外社会科学、学术动态栏目是上下半月交替出现的栏目。
新华文摘杂志社是人民出版社直属的部门之一,内部人员分别处在管理者、责任编辑、编务等不同的岗位。每一位责任编辑,就是外界所知道的“专栏责任编辑”,分别负责一个或两个栏目稿件的选稿与编辑加工。
专栏责任编辑制度是《新华文摘》的长期做法,而值班编辑制度则是起源于2009年9月,是问题倒逼而由编辑部全体人员讨论后形成的,最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文章的重复转载和规范转载格式等,后来逐渐成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就拿2017年第19期《新华文摘》来说,我是这一期的值班编辑,不仅通读了全期的30多万字,而且反复核查比较这一期的杂志和过往的几期是否有重复转载全文的问题、文章或出处是否有错别字的问题、是否有刊发时间过早的问题等等,甚至连读者不熟悉的论点与篇目辑览都在核查后删除了重复的几条。
我的个人理解是,在做专栏责任编辑的平时,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的“管理”和“学术动态”这两个栏目起到应尽的初审责任;而在做值班编辑的时候,除了专栏责任编辑的职责之外,我还需要在编辑部完成所有稿件的三审之后,执行查漏补缺的角色,最大程度上及时发现和纠正少数错误、失误,以保证当期杂志的整体质量。
补充一句,每一期《新华文摘》的值班编辑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按照顺序轮流由专栏责任编辑来做的,以便每人都有机会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在上述的文字中,我已经概要地介绍了《新华文摘》的栏目设置。从本质上来说,《新华文摘》以栏目的不同设置、编辑手段的不同运用作为内容结构的表现特征,集中体现了选编者的学科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体现了《新华文摘》的独特价值。
“学术动态”栏目是《新华文摘》长期设置的栏目,是一个容纳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跨学科栏目,主要目的是把一段时间内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综述、重要会议综述等涉及前沿动态的优秀文章选摘出来,不仅方便广大读者查询相关学科的资料线索,也方便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快速了解学科研究进展状况的背景下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具体一点来说,《新华文摘》其他栏目所关注的重要学术会议综述或者学科前沿动态的综述性文章,都是“学术动态”栏目的选稿范围,而不仅仅是政治、历史、哲学、社会、读书与传媒、教育、文化、法学等任何单一学科所能容纳的。
内部编辑流程
我尝试为大家说明《新华文摘》所有栏目都需要遵守的内部规矩和编辑流程。
先从我们杂志社内部的“原材料”说起。杂志社每年底都会通过邮局或其他方式订购大约1500余种的报刊杂志,这还不包括各报刊编辑部邮寄赠送的近500余种报刊杂志。
作为“原材料”的报刊到了杂志社之后,我们就进入了选稿的内部流程了,而这里面涉及的一些纪律和规矩却是外界所不了解的。比如,我们专门规定:截至发稿日,只能选编过去1个月内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只能选编双月刊最新2期、单月刊最新3期、半月刊最新4期刊登的文章内容,这是杂志社内部的纪律和规矩。
从流程的角度来看,由于三审制度、录入排版、四次校对等多重因素带来的时间影响,我们一般情况下提前编辑的是两个月之后的稿件。比如,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之后的第一天10月9日,我们编辑讨论的是12月5日将出版的2017年第23期杂志。你现在看到的第19期杂志则是2个月之前的8月初就选定了转载的文章内容。
每一位责任编辑,就是外界所知道的“专栏责任编辑”,分别负责一个或两个栏目稿件的选稿与编辑加工,而管理者和聘请的杂志社老领导则是分工协作后复审或终审所有栏目的稿件。比如,“经济”栏目长期以来都是由低调而严谨的贾兰老师负责的,社长和总编辑等是负责这个栏目稿件的复审和终审。
另外,因为《新华文摘》的栏目设置涉及后期的选稿方向策划与策略,所以,刚进杂志社时的指导老师贾兰告诉我,作为专栏责任编辑,需要对分工栏目所涉及的学术重点、学术热点和学术难点都要有所把握和选择,努力争取选编好每一篇文章,尤其是协调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体现我们的立场和态度。
事实上,某一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刊登的时候,细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刊载形式:封面要目、全文转载、部分转载、补白、论点摘编和篇目辑览等等。不过,我们还会通过运用专题、相关链接、回溯文章等不同的文章组合表现形式,以便为读者呈现一个学术问题或思想问题的多面性。
封面要目,是指每一期在《新华文摘》封面上出现的包括文章题目和作者的信息。一般来说,每一个栏目都会有一篇或一组文章的标题、作者等信息会荣登封面要目,而且是按照杂志的栏目顺序来排列的。极少数情况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会从相应的专栏提到封面上的前列而呈现。
全文转载,是指某一篇文章在被《新华文摘》转载的时候,几乎没有被删减任何段落或删减少许文字。比如,2017年第19期王岐山署名的文章,就是完全没有删减的全文转载。
部分转载,是指《新华文摘》转载文章时限于栏目版面或其他因素而删减了正文部分10%以上的文字。如果删减部分超过了正文30%的时候,我们还会在末尾处注明原文约多少字。比如,有些经济管理类文章的数理模型或图表非常多,我们在转载的时候经常会部分删减甚至删除所有的数理模型部分。当然,所有的删减,都是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进行的。
补白,是指在某个栏目的文章版面出现少许空白时而补排的文字内容,一般情况下在1500字之内。
论点摘编,是指某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或认识等被浓缩为400-600字左右的论点。这些论点的题目,一部分都是专栏责任编辑拟定的,一部分是原文中的某个小标题等。尽管“论点摘编”在每一期杂志上都是作为一个栏目整体呈现的,但是,包括“经济”“管理”等栏目在内的每个专栏责任编辑则是分别提供5个左右的论点。
篇目辑览,是指某些文章的标题、作者、刊发报刊及日期(期数)被收入的信息。通常情况下,收入在这部分的文章选题不错或者是值得继续研究。
专题一般至少由两篇以上的文章组成,来自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献出处,“专题”名称有时是由《新华文摘》编辑部编辑拟定的,有时则是来源刊物原来拟定的。比如,你在最新的第19期看到的“数字货币新探”专题,这就间接表明,我们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视。
相关链接基本上是围绕中心议题而有目的有选择地摘编背景知识、各方反馈、资料索引等作为所选文章的补充。比如,19期“科技”栏目马云的文章后面,就把他的简历作为“相关链接”以便读者便捷知晓作者信息。
回溯文章则是从选摘当下的文章延伸到对过去的经典文章的再次转载,以旧文新摘的形式体现学术研究的连续性和纵深性。当然,这种形式的转载已经很少了,甚至不再使用。
这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部分而不完全地代表了我们刊物对相关问题的导向性态度,而这种隐含的导向也是诸多政要读者所极其关注的。
读者面向和用稿要求
长期以来,《新华文摘》的读者群相对比较稳定,主要是党政机关干部、社科理论工作者或关注者、高校教师及该类人群的离退休人员。近百万的读者中既有党政机关的高层领导,也有大名鼎鼎的专家学者,还有众多知名的媒体人士。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就长期关注《新华文摘》的发展。他在1999年祝贺《新华文摘》创刊20周年时写到:“《新华文摘》是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的。比如它的庄重、大气,它的权威性、思想性,它的知识性、资料性,它包容的信息量,等等。总之,它是一份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刊物。”2004年新春伊始,《新华文摘》迎来了300期,刘云山表示祝贺并希望《新华文摘》“精心策划,精选精编,精益求精,办成精品。”2004年8月,刘云山对《新华文摘》又作了重要批示:“导向正、基调好、高品位、高质量是《新华文摘》追求方向,要经得住诱惑,不可浮躁,扎扎实实办刊物”。他在2009年为《新华文摘》创刊30周年时题词写到,“荟萃时代精品,凝聚人文精华”。
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前任会长虞云耀,是《新华文摘》的忠实读者。在他的床边,我看到整整齐齐的、足有2米高的《新华文摘》。虞老指着杂志堆对我说,每一期《新华文摘》都会仔细看。
为了服务好广大读者和引领学术研究,我们在选编文章的时候,就十分注意导向等一系列问题。比如,政治立场是我们对很多文章的第一要求。如果一篇文章在政治立场上有问题,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够转载的,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进一步传播的机会。再比如,如果一篇文章能启发我们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再思考,哪怕是冷门学科文章中的几段话是特别新颖的前沿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我们都会尽量转载。当然,如果一篇文章能提出了新颖的研究框架,指出了某一重要问题的研究大方向,我们还是尽量予以转载的。这些导向性方向性的选稿原则,是读者、作者和报刊等等都极其关注的,也是必须了解的。
作为读者、作为作者、作为编者的不同角色变化,更让我对《新华文摘》充满了深厚的感情,13年来一直执着于研究《新华文摘》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方向等,更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精益求精、精选精编栏目的稿件,激发我思考如何更好地介绍和扩大《新华文摘》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传播力。
(本文作者为《新华文摘》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