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文化交融与历史的阿富汗

    王灏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18日   17 版)

        在古代中国,一度我们称印度为天竺,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称罗马为大秦,称阿富汗为大月氏、大夏,名称里要么是大要么是天,可见中国对这些国家的重视程度。而印度、阿拉伯地区、罗马等又都经过阿富汗同中国相连接,相互影响,这足以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和阿富汗的关系多么重要。在中国的唐代,阿富汗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一度甚至同属于一个伟大帝国。

        我们总是更多注意文化的独特性,然而其实文化之间相互关联与影响的紧密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正如我们所处的敦煌,就是文化相互影响与交融的结果,这种交融与影响自然会催生独特的文化与极具魅力的文物,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写经雕刻与阿富汗这次展览的展品正是这样,神秘、独特而伟大。它见证了历史变迁之中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互的影响与交融,同时也深刻地说明了文化、艺术、政治、习俗、宗教、思想之间的关联是多么紧密。中国古代的典籍《荀子·富国》中有一段文字说明了艺术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故先王圣人为之不然,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历代的君主帝王,之所以看重艺术的意义,我觉得大致的原因都与荀子这段话相近。

        从文化交流的发现来看,我们以为曾经的人类文明之间相距甚远,其实这也是历史研究中所暴露的无知。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图案,如佛教的万字符、道家的太极图,都曾经被认为是本民族文化的原创,实际上它们出现的年代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卍”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后来则普遍被视作吉祥的标志。世界各地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卍”字符的踪迹,包括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苏格兰、爱尔兰、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南美洲的玛雅文明、阿拉伯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罗马、早期的基督教文明、拜占庭文明、古印度、中国和埃及等等,只是我们自身知识和眼光的狭隘,导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太极图的出现则更早,这里就不加以赘述了。

        阿富汗展览的这批文物中,有许多细微的印记,可以从中看到,遥远的历史上文化的交流是多么频繁。我们可以看到希腊和罗马风格的雕像,其造型风格带有极为明显的欧洲古典传统,我们还可以看到法轮的图案,这几乎可以说是佛教法轮的翻版,然而这一切都奇妙地融入到了阿富汗的历史文物中。本来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还藏有三面典型汉代风格的铜镜,只是很遗憾这三面汉代铜镜并没有参与展出。但这已足够说明,文化从来不是封闭的,而是充满活力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交流。

        文化与艺术直接关乎人类的心灵,我们在文化和历史里寻求精神存在的源头,找寻慰藉,文化让国家和每一个个人感受到了深深的自信与荣誉感,在这里,让我们向文物致敬。

        (作者为“丝路秘宝——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品展”策展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