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8月30日 星期三

    怀念中国妻子:瑞士汉学家毕来德同时出版两部新书

    中华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8月30日   04 版)
    《另一个奥雷莉娅》

    《相遇在北京》
    毕来德

        瑞士首屈一指的汉学家、七十八岁的日内瓦大学荣退教授让·弗朗索瓦·比耶泰(JeanFrançoisBil⁃leter)——汉名毕来德——上周同时出版了两本新书,怀念五年前去世的中国妻子崔文。

     

        这两本书,九十六页的《另一个奥雷莉娅》(UneautreAurélia)和一百六十页的《相遇在北京》(UnerencontreàPékin),均由巴黎的阿利亚出版社在8月24日推出。

     

        1963年9月,毕来德搭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大铁路来到北京留学,当时全中国只有两个瑞士留学生,“我们在一个叫做外国留学生预备学校(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的地方学习了一年。第二年,我们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了,和中国学生上一样的课程。”毕来德在瑞士留华校友纪念册《我们记忆中的中国》里写道,“学校规定,每个国家的留学生都得有一个负责人,由于我的中文相对好一些,那个和我从瑞士一起来的年轻朋友就选我当了瑞士留学生会主席。”

     

        他为自己对中国的好奇心感到自豪,“有一部分外国留学生在北京生活得很不愉快,尤其是那些被‘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派来的学生。他们对中国不感兴趣,也不爱学中文。我不一样。”

     

        在舞会上,小毕结识了学医的中国姑娘崔文。1966年初,他们结了婚,“当我1966年8月底离开北京的时候,城里的动乱已经开始了。我本来打算再回来继续学习,但是由于大学都停课了而没能实现。之后,我先后在巴黎、京都和香港学习。”

     

        有五年的时间,文得不到父母的消息。夫妇俩再次回到北京,已是1975年,城门和城墙都不见了,“历史上曾经最佳的都城失去了面孔,”但从八十年代开始,他们得以在中欧之间常来常往,并对中国的历史、现实和崔家的过去有了真正的了解。

     

        1970年,毕来德开始在瑞士执教,八十年代在日内瓦大学创办汉学系,1999年提前退休,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研究。

     

        他与妻子相识并共同生活了四十八年。2012年11月9日,文突发脑溢血而去世。那一年她七十二岁,他七十三。

     

        妻子的死如同天塌。他坠入了一个狂乱的黑暗时期,只是靠着回忆、想象、音乐和笔记,才艰难地找到新的平衡。

     

        《另一个奥雷莉娅》的书名出自十九世纪法国大作家热拉尔·德·奈瓦尔(GérarddeNerval)自缢后出版的著名遗作《奥雷莉娅,又题梦或生活》(Auréliaoulerêveetlavie)。书中说:

     

        一个我曾经长久爱过的、我会叫她奥蕾莉娅的女人,从我身旁消失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倒是不太重要,但事件对我的生活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回忆中寻找最悲痛的激情,寻找命运落在心灵上的最可怖的打击;这时,人们必须做出决定,是死去,还是活着:——我将会在以后说我为什么没有选择死亡。(余中先译文)

     

        在《另一个奥雷莉娅》中,毕来德写道:

     

        “你能承受孤独吗?”有人问。这问题让我不知所措,因为文是明显在场的——可这是一种已经变得无常和不可预知的在场。这种新的不稳定牢牢攫住了我,所以别人的误解我也觉得无所谓了。我原本在平静的水中生活,如今在动荡的、不稳定的水上航行,随时会被漩涡吞没。我得鼓足精神来挺住。

     

        最终,无法忍受的麻木结束了,“她没有回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