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十部作品在京首发

    十位作者从四零后到八零后,十部作品全部描写江西历史和现实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6月21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6月13日,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作品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评论家表示,十部作品都选取江西历史和现实的各个片段,书写江西这片土地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命运境遇,充分显示了江西作家对挖掘本土文化的自觉性。表现了江西作家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性的思考,展示了江西作家的整体风貌。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表示,江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江西作家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成为自觉,但江西长篇小说出版难、江西文学创作整体地位边缘化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为支持江西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发展,启动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资助、江西省作协组织实施、作家出版社出版。经过一年多的选题征集评审、书稿审读、改稿会等环节,至2017年5月,出版了十部长篇小说,十位作者年龄从四零后到八零后不等,代表了江西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

     

        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说,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引导文学出版资源面向基层,面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江西,面向有丰厚文学传统、有显著文学才华的地域文学群体,是一个充满了文学温暖的策划,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中国作协强调文学公共服务、支持基层文学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

     

        与会评论家认为,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的十部作品,题材丰富、涉猎广泛,既有想象瑰丽的历史题材作品,也有严肃可歌的英雄人物传奇;既有对“文革”、下岗潮等重大事件的关注与反思,也有对普通人感情纠葛中映射的人性阴影与光辉的挖掘与提炼。宋清海的《白骏马》书写革命者方志敏最后的岁月,温燕霞的《珠玑巷》以扎实的人物、曲折的情节描摹珠玑巷先民南迁的画卷和家族文脉,丁伯刚的《斜岭路三号》描述了社会变动时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阿袁的《上耶》洞穿人性深处,樊健军的《诛金记》以“我”为视角深刻揭示黄金的本质,王芸的《对花》探讨了当代人精神和生活的内在依据,白勺的《姑妈的沧海》书写了一个骤变又略显粗糙的时代,杨帆的《锦绣的城》写出了城市生活的诡异变化以及当下生活的种种怪象,刘建华的《立春秋》从乡野的视角呈现辛亥革命的历史断面,贺贞喜的《鸳鸯茶》情节基于真实的大背景而构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