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夏昭炎、杨莲金:办农家书屋出新、出彩,培育乡村读书风气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5月31日   07 版)
    2004年,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夏昭炎罹患胃癌,手术后同老伴杨莲金回到家乡湖南株洲农村。他们牵头办起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少儿假期学校,带头捐款设立奖学基金,吸引大家看书、健身、积极向学。夏昭炎、杨莲金不断研究农家书屋的运营方式,成功地摸索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举措,把乡村读书活动办得风生水起。他们被誉为今天的“新乡贤”。

        2004年,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夏昭炎罹患胃癌,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手术后同老伴杨莲金回到家乡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看到村民沉迷于打牌,他们就牵头办起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吸引大家看书、跳舞、健身;留守儿童多了,他们就办起少儿假期学校,免费给孩子们授课,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家乡考上大学的学生太少,他们就带头捐款设立奖学基金。总之,农村文化生活缺什么,他们就设法补什么;父老乡亲需要什么,他们就设法做什么。

        夏家祖堂旁有几间破败的老屋,夏昭炎设法买了下来,找来泥瓦匠,盖瓦补墙,很快修整好了一间房间。2009年4月的一天,夏昭炎叫上杨莲金,把家里的报纸、书籍搬到房间里,又挨家挨户地通知:“明天大家一起去老屋读书。”阳光明媚,临时书屋敞开大门,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挤了将近20个村民。看到乡亲们主动到书屋来,夏昭炎很开心:“我就想让乡亲们多读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1年7月,他在修缮老屋的基础上,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室,然后购置了电视机、音响及课桌、板凳,并搭建了风雨棚用作活动场地。农家书屋的书不够,夏昭炎自掏腰包添置书籍;图书室没有管理员,他除了动员老伴儿齐上阵之外,还在热心人中物色了村民张玉英,手把手培训。张玉英后来获得了湖南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

        高桥农家书屋现有图书7000余册,吸引了附近3个乡8个村的村民和少儿来借书,6年来共借阅7000余人次,在周围小有名气。虽然其他村的孩子身边也有农家书屋,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借书不便,常常舍近求远,到高桥农家书屋借书。为方便其他村孩子看书、借书,夏昭炎选择在临近村居民较集中、有热心人愿意帮助管理并可无偿提供场地的地点陆续开办了5个分点,5个分点的图书每年轮流滚动一次,每个书屋5年内每年都能更新一次图书。读书风气在几个村的村民尤其是孩子身上慢慢形成,农家书屋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夏昭炎最关心的还是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夏昭炎以借阅数量和所写的读书报告为依据,给孩子们颁发“文学小硕士”“文学小博士”等“学位证书”,奖品是一本本新书。暑假来了,夏昭炎还和老伴商量着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夏昭炎亲自给孩子们讲传统文化。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夏昭炎东奔西走,动员镇里学校的一批老师前来支教,免费开设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智力游戏等课程,湖南科技大学也每年派来一批学生志愿者支教。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有相隔几个村庄的家长每天骑着摩托车把自己孩子送过来。

        看到一些寒门学子上学不易,夏昭炎把自己这些年获得“书香家庭”“感动株洲十大人物”等奖项的奖金全捐了出来,设立高桥奖学基金。几年来,已经奖励了15名学生,其中研究生4名。一位受助大学生特意写信给夏昭炎:“钱虽不多,对我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教授对我们的一种精神传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