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史学大家赵俪生之女赵絪出版回忆文集

    《孤灯下的记忆》追忆父亲及同代学人往事

    本报记者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5月31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今年是已故史学大家赵俪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由其女儿赵絪所撰回忆文集《孤灯下的记忆》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日前,该书读书沙龙在京举行,作者赵絪及秦晖(赵俪生弟子)、金雁、雷颐等历史、文化学者忆及赵俪生为人、治学和为师的往事,追念赵俪生在史学领域的学术贡献与对后辈学人的影响。

     

        赵絪儿时随父母辗转多地,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中成长,虽因种种原因初中毕业便辍学没能上大学,但多年与父母赵俪生、高昭一相伴,耳濡目染,阅读大量文史书籍,常年笔耕不辍,写作和绘画都颇有造诣。在《孤灯下的记忆》中,赵絪分为“思亲”“忆旧”“谈艺”三部分追忆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难忘日子、成长经历与家庭遭际,也讲述了父亲与王瑶、童书业等同时代学人的交往轶事,还谈及自己对于写作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看法。这些文字简约、质朴又生动、流畅,形象地勾勒出赵俪生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采与命运,特别是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潮的双重浸润下的学养、见地与风骨,以及在学术与书斋之外,作为普通人、作为父亲的日常侧影。

     

        “作为子女,我没有把父亲看得那么高大。父亲就是一介布衣,一个学者,一位大学老师,没什么特别。”赵絪说,父亲赵俪生是个“讨人喜欢也遭人恨”的性情中人,将看似枯燥的史学讲授得那么生动有趣,“他告诫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劫数,熬下去会有美好的未来,这对我们很有激励作用。他也潜移默化地把我们带到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跟随父亲颠沛流离几十年,荒废了学业,之所以今天还能写作、讲述,与父亲的教诲分不开。”

     

        学者秦晖忆及恩师赵俪生颇为感慨,“赵先生做学问比较率性而为,从不计较是否某个学术领域的头号人物,他更感兴趣的是学问本身。他基本是对什么感兴趣就做什么,而且都能做出成就来。他的治学方法比较融会贯通,能生发出独特而敏锐的观点。他的观点和思想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生命力”。学者雷颐读罢《孤灯下的记忆》较深的感触是,“这本书中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书写显示出女性视角的细腻,这本书在重构历史细节上很有意义”。作家、书评人黄集伟也留意到这本书对历史细节的呈现,“作者和父亲相处的细节写得非常真实,这样的记录很难得,文字中有浓烈的情感,并未强调赵俪生先生的学术成就,而是还原出学者的日常生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