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书稿,备感亲切。作品的主人公高健浩陪护着田地,守护着农业,维护着环境,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农业人。作为一个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科技工作者,作品和主人公深深打动了我,让我耸然动容,让我反复回味,让我激动不已,有一种“荡涤心灵”的体验,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欢喜。
这本《最棒的农民高健浩》,记录的是一位普通农民孤身逆袭满地泛滥的弃农浪潮,默默地、一心一意地、一以贯之地、义无反顾地护持良田,护持乡村环境,护持农业生产,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终终于寻觅到一条可以破解当前“三农问题”中一系列难题的崭新道路的动人故事。
对于农业,都说“说声爱你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可他却在已经“跳出了农门”“当上了乡镇干部”整整十年之后、在五十七岁临近退休的年龄上、在众多亲朋好友力邀其加盟高利行业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一头扎入了拯救“三农”的战斗。“香的,赚头大的,让别人去干;臭的,累的,赚头小的,我来!”“我就不信我会干不成!”都说“那是集中了一百万名专家学家的聪明才智都别想干成的大事”,都说“那是便连神仙也都束手无策的难事”,可这样的大事、难事,最终却为这一位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农民干成了!曾经经历过“人人都数落着这个人傻”,曾经经历过“许多人都怀疑他是个大忽悠”,曾经经历过“在村间、田头跑了几个月,唇舌费尽,却几乎一颗有机肥料也没能卖掉,就是白送人家,人家也是断然拒绝。第一批800吨还没找到去处,第二批800吨又快下线,250家规模养殖场和近500家小型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还在源源不断地装运过来”。曾经经历过“2008年的那一场大雪,给他造成了超过500万元的巨额损失,不仅五年多的经营积累一夜归零,而且还倒亏了200多万。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从零开始。不,是从负开始”。作者满腔热忱地这样评论道:“我的主人公,是用心在种田。”“他一路摸索,一路走来,虽然也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最终却是走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走出了一位普通农民大山一般的尊严。”读《最棒的农民高健浩》,我们会不自觉地自语:‘三农毕竟还是有救!’又会不自觉地相信:‘一定有救!高健浩能做到的,别人难道就做不到?!’”都说克服“三农问题”何其难,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实例,回答了难的程度、难在哪里、克难的途径。为什么别的人都没能做成,高健浩却做成了?值得作一番深刻的思考。
这一本书,具体描述了绿萍安全过冬法、水稻免耕播种法、水稻“三黄三黑”看苗诊断法、耕牧互济法、成片农田生产组织法等大量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简要描述了得到李克强总理、袁隆平院士、厉以宁教授充分肯定的新型现代农业组织架构——“农业龙头公司+农业生产与服务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田娘模式”。致力于创业环境与政策、区域经济、战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江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吴园一说:“令我备感欣喜的是,这一本《最棒的农民高健浩》,内里却有许多与我专业对口的鲜活材料,可以提出一百个设问和追问,于我的专业研究大有裨益,于我的教书育人亦大有裨益。”
这是一部脚踩坚实大地、放飞理想翅膀的农民题材作品。这一本书,写的是关于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正能量故事。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很不好写。“三农问题”已连续十八次列作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它是一个打着中国烙印的具有鲜明独特性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短板”“找不到答案就走不出痛苦的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时之“三农”题材的重大性,实在堪比其他任何重大题材。我这并不是要表达题材越重大,作品就越优秀,恰恰相反,我想说的是,题材越重大,社会的注目度就越高,人们对作品的要求就越苛严,作者的压力就越大,束缚就越多,手中的那支笔就越难把控,作品的质量就越不好保证。他要从何处寻找切入口?又要在何处安放制高点?最难的是,如何在保证准确塑造主人公真实形象的前提下保证文本的可读性。这本书的作者西岐很聪明,他巧妙地选择了一滴海水蕴含整个大海的艺术手法,机智地以通篇对话的方式来营构让读者身临其中的亲近感,以一部私人传记的形式来构筑他的大世界。这个文本所着力描绘与展现的,是中国有志农民坚忍不拔寻求解决“三农难题”良方的圆梦之旅、成功喜悦、壮美画卷。这一本书的主人公,事实上只是我们国家千千万万个优秀农民的一位杰出代表。一滴水,折射出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