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5月03日 星期三

    成长:失而复得的宝藏

    刘西竹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5月03日   11 版)
    《大莫纳》,【法】阿兰-傅尼埃著,许志强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29.00元

        在创作《大莫纳》后不久,傅尼埃便投身一战,死于沙场,在不到三十年的短暂生命里,除了一些诗,《大莫纳》是他唯一完成的小说,却也是他刹那芳华般的生命留给世间最宝贵的花火,更是他所生活的时空坐标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最真实的投影。

        这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故事,可以是童话,可以是青春文学,可以是乡土文学;既可当作浪漫主义诗人对童年消逝的吊唁,也可以视为作者傅尼埃本人少年生活的缩影。它是20世纪初法国乡村的阳光与春风,是巴黎街头少男少女的叹息,是穿越时空恒久不息的思念,是我们所有人心中那片忘不了的“领地”。

        傅尼埃出生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乡下,是一个乡村教师的儿子,恰如书中的“我”;而他来到巴黎后不久,便与一位不知名的少女在游园会上一见钟情,匆匆离别,抱柱而思,又仿佛大莫纳与恋人伊冯娜的影子。他的家乡曾是古老贵族的属地,平凡的乡野间暗藏着许多古堡废墟;而他生活的年代又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汽车与马车已在城市的街道上并驾齐驱。在创作《大莫纳》后不久,傅尼埃便投身一战,死于沙场,在不到三十年的短暂生命里,除了一些诗,《大莫纳》是他唯一完成的小说,却也是他刹那芳华般的生命留给世间最宝贵的花火,更是他所生活的时空坐标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最真实的投影。

        这部颇有些“私小说”意味的经典之作,贯穿全文的核心意象和线索,毫无疑问是那片“神秘的领地”——德·加莱一家的城堡。毫无疑问,它是一种精神的物化载体,这种精神是童话的精神,是青春的精神,是贵族的精神;它是弗朗茨婚礼游园会上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德·加莱一家昔日荣光的余晖,是大莫纳与伊冯娜初见一瞬的怦然心动,也是贴近自然的田野生活留给年轻冒险家的众多惊奇之一。某种意义上,按照时下流行的词语,它是一种“情怀”,感情的怀念,这个名字包含了所有回不去的记忆,就像那座注定要荒弃的城堡,那片只能存在记忆深处的“领地”。

        “领地”的出现恰在全文三分之一处:此前是大莫纳的出场,以及他成为孩子王的故事;此后的三分之一,大莫纳迷路了,“我们”再也找不到路,“领地”逐渐变成了传说;再之后的三分之一,路找到了,所有人都回来了,但“领地”已经不是原来的“领地”了,它变成了回忆。三段剧情的戏剧性跳跃,分别是大莫纳这个角色的“起”“承”“转”,同时又是“我们”所有人的,以及整个故事的“起”“承”“转”。这种独特的架构仿佛一段乐曲的三章变奏,为故事赋予了不可思议的节奏感,令读者的心也随之起伏沉醉。这一结构似乎也象征着“领地”所承载的童年记忆演变的过程:感受到流逝,深切缅怀——年少时光渐行渐远,却永生难忘,乃至历久弥新。犹如河底卵石,江流不转,只是打磨得愈加温柔细腻,在那里静静等待。

        大莫纳的故事也包含了另一种“三段结构”,即“破而后立”“失而复得”的心路历程。大莫纳到达“领地”时,正是故事转向下一个三分之一的关键时刻。此时,在童话般美轮美奂的游园会遮掩之下,一切其实都已濒临破碎:大莫纳17岁,伊冯娜16岁,弗朗茨15岁,青春期即将结束;弗朗茨的“未婚妻”瓦伦蒂娜本不爱他;德·加莱一家看似富庶贵族,却早已家道中落——欧陆资本主义处于急速上升阶段,贵族阶层盲目自信;工业革命的成果向乡村蔓延,火车穿过田野……于是,未婚妻一旦逃走,一切便都刹那间天崩地坼,如七彩的肥皂泡凭空破裂。此时无意间闯入“领地”的大莫纳,或许无意间扮演了那根“针”。正因为“立”得太满,这突如其来的“破”才令所有人都如此不知所措;然而其背后却暗含着无数积久而成的因果锁链,一切最终都汇集成一句话:“我们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七年后的故事,毫无疑问则是进一步的“破”:“我们”知交零落,找不回大莫纳在时的团结感;“领地”荒废,破碎的城堡空无一人;德·加莱一族散尽家财,只剩一匹老马;当年的“小王子”弗朗茨穷愁潦倒,乞讨度日,羞见家人;大莫纳本人也四处流浪,欲排解绝望……这一切与前三分之一的良辰美景对比鲜明——“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唯有到结尾处,方能明白莫纳的真意,以及作者的别具匠心:他带回了当年“领地”上的“王子”和“公主”,他为他们,也为他自己找回了面对过去的勇气。大莫纳不顾妻子与朋友们的误会,千里单骑,努力帮助朋友弗朗茨看清事实,努力帮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成人”,这一过程也正是莫纳自己感悟成人的责任意识,并将这份责任付诸行动的过程,是莫纳自己“破”之后的“立”。就像那个一开始的孩子王一样,他再次“闯入”并“征服”了所有人,成了大家的英雄——大莫纳。

        结尾莫纳抱起女儿的镜头意味深长。在完成了成人的责任之后归来的莫纳,从刚来到世间尚未沾染红尘的女儿身上,重新找到了那种“领地”的梦幻感觉。这与前文遥相呼应,标志着七年的“破”之后,“领地精神”第二次的“立”最终完成。这一次,重新立起的大莫纳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如孟子一般,担负成人的道义,又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他拿起又放下所有人的因果,替所有人解脱,最终自己也得以解脱。我们相信,再度踏上旅途的大莫纳身上一定充满光芒,因为他把一切都放下了,把一切都找回来了,就像《失物之书》结尾钻进树洞的戴维一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