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鹏、马娜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机器人》是一部宣布科技新时代的到来、褒扬中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的新作。作者通过深入采访我国自动化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等单位的一批科技工作者,生动刻画了以蒋新松、曲道奎、王天然、席宁等为代表的科学家群像,凸显他们身上所闪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了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鲜明主题。
《中国机器人》的思想性特别突出。在作者看来,以智能人或自动化机器人为技术标志的人类文明新阶段即将到来。这是人类继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机械化时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电气化时代和以计算机为标志的自动化时代之后即将迎来的工业4.0时代,这是“制造业皇冠”。工业4.0时代实质上就是在计算机及互联网基础上,实现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换言之,就是在整个制造业领域,几乎都可以由机器人代替人类来完成“劳动”任务。因此,这无疑将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革新,可能会给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及面貌乃至于人类自身带来巨大的变革。因此,有人惊呼:机器人有可能取代人类!甚至于,机器人的发展可能成为人类的对手!于是乎,有人正在探讨如何严格遵循机器人逻辑、机器人伦理,确保其不会成为人类的敌人,而始终可以为人类所用、为人类造福。
《中国机器人》将中国研发机器人的事业放在世界智能人类发展历史的背景及坐标上来进行书写,客观准确地记录了中国机器人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就,实际上也是在为一个即将到来的人类新时代而鼓与呼,是为那些为中国机器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相关人物树碑立传,铭刻于史。人类数百万年的发展历史,正如时钟的12小时表轮,在已经过去的11小时50分钟里,发展非常缓慢,而在最近的10分钟的表轮上,人类迅速跨越几个时代。从史前的前人类时代到直立人再到智人,经历了最漫长的时期,而从古人到现代人以至正在到来的以机器人为标志的智能人,却只是在短短数百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和完成的。在作者看来,人类发展必将走向人机共融的新时代。在这个前景壮阔的新时代,中国无疑不能缺席。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前瞻性地预见到了这个问题,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努力。
《中国机器人》生动表现了一批优秀科学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日本人嘲弄我们会用机器人吗?断言15年之内中国制造不出机器人的羞辱面前,以蒋新松为代表的有骨气有抱负的一批中国科学家含辛茹苦,不屈不挠,以顽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中国“人”。蒋新松为了激励自己,在从日本买回的计算机屏幕的一角贴上“勿忘雪耻”的纸条以激励自己。为了这个目标,他变成了科学狂人,抱定“为国家的科学事业,活着干、死了算”的坚定信念,全心全意地投入科研。他的人生信条是“科学工作是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什么贡献也没有,就是长寿又有什么用?”在他眼里,真正的精英人物“必须有民族担当和大义责任”,有家国情怀。从“机器人之父”蒋新松到曲道奎、王天然再到席宁等,几代人都是一概地为国家舍小家,为祖国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贡献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
这部作品突出的一个特点在于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曲道奎,青年时代处于好奇、好玩而选择了自动化、机器人专业,而在跟随导师蒋新松从事科研过程中,慢慢地全身心爱上了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乃至于抛弃了很多家庭生活的乐趣,没有好好关心儿子晨耕的学习与生活,以至于陷入父子关系紧张出现冲突的情形。他独自在家照看孩子,忘了为大家作报告的事情,结果却是妻子陈丽萍替他“顶罪”,挨了蒋新松的严厉批评与指责。在家人看来,曲道奎只是家里的过客。他的确是把家和国、自己与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说:“国和家是连在一起的。我离不开国,不会轻易舍弃家。”这位看似生活中的“低能者”、情商不算高的科学家却是智商超拔之辈,以实际业绩证明了自己堪称国之骄子。在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他坚定地维护祖国的权益与荣誉,在与外国人和外资合作过程中绝不卑躬屈膝、刻意迎合,决不出卖国家利益,决不与外国人做“丧权辱国”的“汉奸”式合作!在曲道奎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和拳拳报国心,也看到了这个国家的脊梁与尊严。因此,或许可以说,《中国机器人》是一部高扬爱国主义旋律的作品,也是一曲献给中国机器人科学家群体的赞歌。
《中国机器人》,王鸿鹏、马娜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定价: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