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生于1017年,卒于1073年,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屈原之后、王夫之之前湖南本土人杰中的佼佼者,是影响整个东亚五国近一千年的宋明理学的开山人物。今年夏历丁酉年五月初五日端阳佳节,即2017年5月30日,是濂溪先生诞辰一千周年纪念。
濂溪故里
周敦颐于北宋中期真宗、仁宗、英宗、神宗时期在世,历任江西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湖南桂阳县令,江西南昌县令,四川合州判官,江西虔州通判,湖南永州通判摄邵州知州,湖南郴州知府,官至尚书虞部郎中、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晚年任江西南康军知军。
周敦颐是湖南永州道县人,宋代为道州营道县营乐里,世称濂溪故里。濂溪先生本人曾在湖南多地任职,在零陵朝阳岩、澹岩、东安九龙岩、道州含晖岩留下石刻手迹。
南宋魏了翁《道州濂溪书院记》记载:“营道西十八里为濂之源,又东二十里为濂溪保。”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已经将周濂溪列为乡籍名流,其书卷五十八“荆湖南路·道州”有四处记载濂溪先生。
“形胜·濂溪”条目写道:“濂溪在州城西三十里,周茂叔故居也。”
“古迹·舂陵濂溪、九江濂溪”条目写道:“濂溪在道州营道县之西,距县二十余里。先生既不能返其故乡,卜居庐山之下,筑室溪上,名曰濂溪书堂。先生舂陵之人,言曰:‘濂溪,吾乡之里名也。’先生世家其间,及寓于他郡,而不忘其所自生,故亦以是名溪。”
“古迹·周濂溪祠堂”条目写道:“周濂溪祠堂在州学,胡铨为《记》,淳熙重建,张栻为《记》。”
“人物·周敦颐”条目写道:“周敦颐,字茂叔,神宗时为广东运判,以疾上南康印以归,居九江濂溪,名‘濂溪书堂’。有《通书》《太极图》等书,倡明道学。程珦与之为友,珦二子颢、颐,闻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学,慨然有求道之志。”
湘学宗主
周敦颐是湖南省重要的文化资源,以周敦颐为开端的理学思想代表着千年湘学的学术高度。两宋以前,湖南本土没有诞生过具有全国性学术影响的人物。湖湘学术为世人所知所重,是自周敦颐而开始的。
近年来湘人评比“湖湘文化十杰”“湖南九章”,周敦颐、《爱莲说》均排名第一。
文选德主编《湖湘文化读本》、刘建武主编《湘学普及读本》,周敦颐均名列第一。朱汉民主编《湖湘文化通史》五卷本,以周敦颐为“湘学学统”的第一位创立人。
周敦颐的濂溪学对于湖南历史文化具有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如果说,炎帝、舜帝、鬻子、屈原、贾谊代表了湖湘文化的上古纵深,那么,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就是代表了湖湘文化在中古时期发展的制高点。
曾国藩《湖南文征序》说:“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
叶德辉《答友人书》说:“湘学肇于鬻熊,成于三闾。宋则濂溪为道学之宗,明则船山抱高蹈之节。”
戴德诚《湖南宜善守旧》说:“三闾以孤愤沉湘,元公以伊尹为志,遂开湘学仁侠之大宗。”
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指出:“天开人文,首出庶物,以润色河山,弁冕史册者,有两巨子焉。”“一为文学之鼻祖,一为理学之开山,万流景仰,人伦楷模”。
黄光焘《湖南学派论略》一文说道:“楚骚起辞赋之宗风,濂学导性理之先路。”
吴博夫《湖南民性》一书说道:“湖南文化,周之末,即有灵均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上追《诗雅》。及宋之世,又有茂叔,作《太极图说》《通书》,为赵宋理学开山之祖。两氏所作,炳炳烨烨,褎然为后世所宗。”
李肖聃《湘学略》论湘学源流,以“濂溪学略”为开端。
鬻子、屈原是两湖共有的文化资源,贾谊、柳宗元是流寓文化的代表,而周敦颐、王夫之则是地地道道本土文化的杰出人物。与炎帝、舜帝、屈原、贾谊、刘禹锡、柳宗元,乃至胡安国胡宏父子、张浚张栻父子相比,挺生舂陵的周敦颐是真正“湘字号”的本土英杰。
远播东亚
濂溪理学的影响遍及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琉球,古称“同文同伦”“文明五国”。
濂溪是湖湘的濂溪、中国的濂溪、东亚的濂溪。濂溪先生的思想影响后世绵历千年,播于东亚五国。
日本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收藏了周敦颐的主要著作,包括古代刊刻本,大陆、台湾、香港出版的影印古籍,以及现代点校、校注整理本。古代刊刻本如:元代保八《周子通书训义》,明代曹端《太极图说述解》和《曹月川先生集》,徐必达《周张全书·周子全书》,清代李光地《周子通书·榕村通书篇》,张伯行《周濂溪先生全集》和《濂洛关闽书·周子全书》,董榕《周子全书》,以及《满汉合璧性理》,《新刊性理汇解大全合参》,尤以明周与爵《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周元公世系遗芳集》,明周木《濂溪周元公全集》,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宋金履祥辑与清张伯行编订的两种《濂洛风雅》《濂洛风雅》最有价值。
日本学者自己所编注的周敦颐著作,有山崎嘉编《周子书》,铃木太兵卫刊本《通书》单行本,熊谷立闲“首书”、大槻清准“训点”的《太极图说》单行本,以及浅见絅斋、三宅尚斋《大极图说笔记》,合原余修《太极图说资讲》,伊藤东涯《太极图说管见·太极图说十论》,宇井黙斋《太极图说讲义·太极图解讲义》,中村习斋《太极图说解私考疑议》,稻叶正信《太极图说解笔记》,久米订斋《订翁太极图说讲义》,大泽鼎斋《太极图说解详说》,山口重昭《菅山先生太极图说讲义》,河口光远《太极图说解笔记》等等。《爱莲说》有楷书、行书、草书各体的刊本或拓本。
周敦颐是世界的,但从湖湘看来,研究、继承、发扬濂溪思想,多了一层亲切,也多了一层责任。
哲学的超越
2016年5月17日,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恩格斯的话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治理国家、振兴民族的过程中,思想家、哲学家所起的作用是超越时空的。
朱熹《邵州特祀濂溪先生祠记》说,从尧舜禹到孔孟二千余年,屡明屡晦;从孔孟到周敦颐一千五百年,大多数时候是晦暗的,“其明者不能以百岁”。所以后人称赞周敦颐有“破暗之功”。
濂溪哲学思想的创立是古代儒家学术思想在三千年历史中的中兴节点,是中古时期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样式和成功典范。
周敦颐一生留下两篇义理著作给后人,一篇《太极图说》,一篇《通书》。《太极图说》探求义理的精微,《通书》阐发学说的体系。两宋新儒家之建立,学理上最大的贡献来自“无极而太极”一句论断。《易传》言“易有太极”,《太极图说》言“无极而太极”。“太极”意味着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无极”意味着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无限可能。周敦颐在中国儒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无极”的概念,弥补了易学、儒家形上学的空白。
“濂溪之学,精悫深密。”当中古之际,周敦颐以其卓越的理论思维,开创了宋明理学,开创了宋代儒家的新形态。
“孔孟以来推此老,程朱之上更何人?”在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史上,周敦颐与孔孟、程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之被尊为“理学开山”“道学宗主”。
道南文献
元儒侯克中曾说:“千年伊洛渊源盛,总是濓溪一脉功。”
清儒王闿运刻写在岳麓书院的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是对濂溪学、湖湘文化在全国的地位的最简明的概括。“濂溪一脉”即濂学的创兴。“吾道南来”即洛学的南传。“大江东去”即朱子集大成,理学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
楹联概括了在湖南产生的周敦颐的理学思想,经过濂-洛-关-闽,中国、越南、韩国、日本、琉球的发展和传播,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世界近一千年文明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整体过程。这个整体过程的关键一点,就是所有的思想发展脉络无不溯源于同一指向,即湖南。黄廷聘《周元公集序》称:“濂溪先生崛起舂陵,吾道正统也。”胡宝瑔《董榕周子全书序》称:“周子为倡道之宗。”
二程为周敦颐亲传弟子,朱熹为周敦颐五传弟子。
《程氏遗书》载二程自言:“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又言:“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
又言:“诗可以兴。某自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又载:“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
《宋史·道学传》亦载:“仁宗明道初年,程颢及弟颐实生,及长,受业周氏。”
宋元明清理学的各家各派,洛学、闽学、浙学、关学、蜀学、北学,乃至越南、朝鲜、日本、琉球的教化传播,无不受到濂溪思想的影响,亦即无不渊源于湖南。《道南录》《道南渊源录》《道南原委》《道南一脉》等等儒学理学史传,自宋至清不下80余种400余卷,均可称之为“道南文献”。
由“道南文献”一语,即可知最近一千年中国与东亚文明思想的源头,即可见湖湘学术在中国与东亚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