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由于工作关系,我注意到了老舍先生与最早的《金瓶梅》英译本《金莲》一书的特殊渊源。该书的译者克莱门特·厄杰顿(ClementEgerton),在扉页上写了一行文字:“献给我的朋友舒庆春。”老舍先生在他的一篇散文里记录了他们曾经的友谊。在该书的翻译过程中,他给译者提供过不少帮助。我为此收集了一些资料,准备就《金莲》的翻译问题写篇文章。这段经历,使我对2016年底关于《四世同堂》第三部英文全译稿被发现的消息,产生了兴趣。
《四世同堂》在老舍先生生前一直没有完整地出版过。按照他自序里的计划,此书共分三部,“第一部容纳三十四段,二部三部各三十三段,共百段”。其中第一部《惶惑》和第二部《偷生》,在解放前均出过单行本。但第三部《饥荒》,解放后只在上海《小说》月刊连载了前二十段,即因故中止。“文革”中被抄家后,作者手稿丢失,此书遂成残璧。1982年,马小弥根据美国哈考特·布拉斯出版社1951年出的《四世同堂》节译本《黄色风暴》(TheYellowStorm.英文题下还署了另一中文名“风吹草动”),回译了该书最后的13段,补足了原来残缺的故事。目前大陆市面上流行的两个主要《四世同堂》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以下简称“人文版”)和十月文艺出版社版(以下简称“十月版”),后面都收了马小弥译的这13段。人文版《四世同堂》在第88段下注明了这一情由,十月版则在书后的“出版说明”里作了统一介绍。
去年底,赵武平先生发现《四世同堂》第三部全译稿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兴奋,许多出版社对此也十分关注。笔者虽对现代文学素乏研究,但对《四世同堂》的英文翻译问题却颇多好奇。即辗转向舒济老师借了她珍藏的英文节译本《黄色风暴》,并通过她的关系从施莱辛格图书馆找到了未经删改的浦爱德(IdaPruitt)译文原稿。然后将《黄色风暴》译文与《四世同堂》中文原文、马小弥的译文与《黄色风暴》后13章英文原文、《黄色风暴》后13章英文与浦爱德译稿原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比对,终于弄清了期间的许多变化与关系。
《四世同堂》的英文翻译工作,是1946年老舍先生应美国国务院之请,赴美讲学期间完成的。胡絜青、舒乙母子在《破镜重圆——记〈四世同堂〉结尾的丢失和英文缩写本的复译》一文,引用浦爱德1977年2月22日给费正清夫人的信,提供了一些翻译和出版过程的细节:“《黄色风暴》并不是由《四世同堂》逐字翻译过来的,甚至不是逐句的。老舍念给我听,我则用英文把它在打字机上打出来。他有时省略两三句,有时则省略相当大的段。最后一部的中文版当时还没有印刷,他向我念的是手稿。Har⁃courtBrace出版社的编辑们做了某些删节,他们完整地删掉了一个角色,而他是我所特别喜欢的。他们认为有必要减少一些字数,以便压缩一下书的块头。对结尾没有做变动。”(见十月版《四世同堂》附录)1978年10月20日,浦爱德致信杨宪益夫人戴乃迭说:“老舍知道,美国人不喜欢篇幅太大的长篇小说,所以我们一起工作时候,他对原书作了较大的删节。不幸,出版社删得更多,一个完整的人物被删去,——虽非主要人物,却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就是那个照应坟地的种地人。”(赵武平《〈四世同堂〉英译全稿的发现和〈饥荒〉的回译》,《收获》2017年第1期)
经过翻译过程的压缩和编辑环节的删节,原来100段的文字,到英译本《黄色风暴》正式出版时,只剩下了77节。具体说来:
第一部由34段压成了25节,开头的5段英文与中文完全一致,基本一字未删。第15、21、22、26、27段被整体删除。第6/7段、16/17段、18/19段、32/33段被两两合并。其余16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删节,其中第28段还把一段描写瑞丰的文字挪动了位置。
第二部由33段压成了25节。其中第55、61段被整体删除。第35/36段、38/39/40段、56/57段、59/60段、66/67段被按组合并。其余21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删节,其中改变幅度最大的是第50段。56段仅留了开头一句,60段只留了末尾三句,虽然是合并,其实等于整段删除。
第三部已经发表过的前20段被压缩成了14节。其中第74、80段被整体删除。第76/77段、78/79段、83/84段、86/87段被两两合并。其余10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删节。马小弥据以回译的《黄色风暴》后13节,与现存的浦爱德原稿相比,也有较大的删节。浦爱德译的第三部总共35章,比老舍原计划的33章多了两章。前20章就是在《小说》月刊上发表过的部分,与《四世同堂》第68到87段吻合。从第21到第35章共15章的内容,在《黄色风暴》中被压缩成了13节。其中第27章被完整保留,第36章被删除,第23、24章被合并,其余12章有不同程度的删节。
总体看来,被整章删除的主要是故事性相对较弱,以人物心理和情景描写为主的部分。如第15段写看坟人常二爷来访和祁老太爷过生日的冷清,常二爷就是浦爱德所说的她最喜欢的那个“照应坟地的种地人”;第21、22段写为钱默吟延医疗伤和瑞宣内心的苦恼;第26段写学生被逼去天安门打降旗和小崔遭遇假鬼子;第55段写蓝东阳与胖菊子成婚;第61段写天佑出殡;第74、80段写日本人对普通市民的盘剥和北平缺粮的艰难,等等。其余各段的删节,也基本遵循这一原则,对于过渡性的叙述、描写和人物对话与心理,都做了大幅度的删削。
浦爱德1888年出生于山东黄县,其父母皆为中国北方浸礼会传教士。她从小在中国长大,后回美国接受了高等教育,于1921年被洛克菲勒基金会委派到新成立的北平协和医院组建社会服务部,前后任主任18年,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社会工作者。1939年合同结束后,她回到美国,参加了由埃德加·斯诺等人发起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建立了工合美国促进会委员会,通过募集捐款,积极援助中国抗战。浦爱德对中国感情很深,曾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她于1985年去世,享年96岁。曾著有《汉家女儿》(DaughterofHan:TheAutobiographyofaChineseWorkingWoman)、《殷老太》(OldMadameYin:AMemoirofPe⁃kingLife)和《中国古代传说》(TalesofOldChina)等。
浦爱德虽然长期在中国生活,汉语口语很流利,但却不能阅读。这就有了她给费正清夫人信中描述的,老舍在旁边念,自己边听边译的工作方式,多少有点类似于林纾翻译西洋小说的过程。不同的是,林纾不懂外文,需要有人把外语翻成中文讲给他听,他边听边组织文字,转写成小说。而老舍与浦爱德则对彼此的母语都比较熟悉,只是掌握程度互有差异。
虽然浦爱德说老舍在给她读《四世同堂》的时候有意省略了一些段落,但从第三部译文原稿和最终出版的《黄色风暴》看,出版社编辑的改动量是惊人的。《黄色风暴》对原作的改动很值得注意。老舍先生原来拟定的三部分名字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到《黄色风暴》里则成了“小羊圈”(TheLittleSheepFold)、“与虎为伴”(InTheCompanyoftheTiger)和“以德报怨”(ThereIsNoRetribution.这个标题的原意是“没有报复”,意思是指日本投降后,小羊圈胡同里的中国人,未对居住在这里的日本人进行报复。译成“以德报怨”虽然差强人意,但十月版将其译作“事在人为”,则让人有些不知所云)。人物姓名的翻译也有些改动,如瑞全被译成了“瑞堂”(ReyTang),金三爷被译成了“王三爷”(WangTheThird)等等。这样的改变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又是由谁决定的,虽然曾有人撰文披露过一些细节,但并不全面,似乎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四世同堂》第50段,对应着《黄色风暴》第二部第13节,译文中有很大一段文字几乎被重写。对译文作了大幅度删节以后,为了保持文意通顺,必然要增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进行串接,拿《黄色风暴》和《四世同堂》仔细比对,这样的痕迹还是不难发现。
下面再谈谈中文回译的问题。2017年之前,由于老舍先生的著作尚在版权保护期内,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拥有着《四世同堂》的专有出版权,十月文艺出版社为了规避版权纠纷,即以《黄色风暴》为依据,对《四世同堂》前87段进行删节压缩,最后也补配了马小弥翻译的那13节文字,就成了现在77节的规模,虽然书名也叫《四世同堂》,但已经不是老舍原著的模样了。这也造成了该书与人文版《四世同堂》在篇幅与定价上的差异。
马小弥的译文,总体上看,比较忠实于英文原文。但由于时代与观念的影响,在翻译时也做了一些主观的改动。比如第88段(《黄色风暴》第三部第15节),写瑞全为了消灭汉奸招弟,假意带她去北海玩。接下来有一段译文是:
一碰到她的胳臂,瑞全马上警惕起来:“留神!留神!”稍微一不留神,就许上当。
她拿身子挤他。“这几年你上哪儿找乐子去了?”她的口气很随便,漫不经心。
他又看了看她的脸,不由得起心里直恶心。“我吗?你还不知道?”如今他是地下工作者,面对着个女特务,得拿出点儿机灵劲儿来。(人文版第948页)
这段译文依据的英文原文是:When he touched her armReyTangfeltalightnessandex⁃hilaration. Immediately he gavehimselfawarning,“Be careful,be careful.”He movedclosertoherbuthisheartlostthatlight⁃ness and exhilaration. He wasarminarmwithaprostitute,aspy,anenemy.Ifhelethimselfbemovedbyherhewasalostdog.
Sheleanedonhim.”Wherehave you been amusing yourselfthese last few years?”she askedinacasualmannerasthoughitdidnotmatterwhethersheasked
ornot.
Helookedatherfaceagainandinhis hearthespat.Ifhehad the slightestdesire to loveheritwouldbelowandshame⁃ful.HewasagoodSonofHanwho had traveledto the southandtothenorth;heshouldre⁃gardasvaluablehis dignityasaSonofHan.“Who,me?Don’t you know?” He must showsomeofhiscunning;hewasanundergroundworker dealingwitha member ofthe secret service.(TheYellowStorm第465页)
一比较就可以看出,马小弥把一些表现瑞全思想斗争的心理描写删去了。英文保留了老舍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把握和描写。当瑞全面对昔日恋人、今日之敌时,在肌肤相触的一刹那,他有过一些微妙的心理活动。第一段“一碰到她的胳臂,瑞全马上警惕起来……”,英文原意是“一碰到她的胳臂,瑞全(感到有点飘然和激动)。(他)马上警惕起来,‘留神!留神!’(他贴得更近了一点,但心里不再飘然和激动。他和一个妓女、间谍、敌人手挽着手。如果让她给打动了,他就成了不分是非的败类)”。括号里的文字翻译时被删掉了。第三段“他又看了看她的脸,不由得起心里直恶心”后面,英文有三句也被删去了,翻译过来应该是:“如果他还有一丁点要爱她的意思,那就下贱又无耻。他是走南闯北的优秀中华儿女,他应该把中华儿女的尊严看得无比珍贵。”
在第88段接下来还有一处,也删去了一些文字:
她亲了他一下。
然后,她拖着长腔,柔声柔气地说……(人文版第949页)
在《黄色风暴》中,上下两段中间还有一段文字:
Hecouldnothelpbutholdhermoreclosely.Shewasnolon⁃gersoiled, norlow, nordanger⁃ous. She was his once-loved.Herfaceandbodywerefragrant.(TheYellowStorm第466页)
这段文字生动地表现了瑞全面对招弟的勾引,内心的纠结。翻译过来意思是:“他情不自禁地把她搂得更紧了。她不再肮脏、下贱、危险了。她是他昔日的心上人。她的脸和身体有一种芳香。”
人文版第949页“老三晓得,……她是个出卖肉体的婊子,是日本人的狗特务”一段文字后面,英文还有这样几句:
Old Three warned himself,“ForgetthatsheisMeydee, for⁃get that sheisaprostitute,re⁃memberonlythatsheisanagentof the Japanese secret service.”(TheYellowStorm第466页)
这段文字翻译过来意思是:“老三警告自己:‘忘了她就是招弟,忘了她是个婊子,只记着她是日本特务。’”
在进入白塔脚下的山洞时,招弟因为洞内较黑,紧紧抓住了瑞全的手。有一段描写瑞全动手前心理矛盾的文字,也被删掉了。这段文字翻译过来意思是:“她的手很热乎,瑞全开始喘气了。她不是婊子,也不是秘密警察的成员,而是他的意中人。”
马小弥翻译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中国刚刚结束“文革”。可能受此前的思想影响,觉得这些心理活动的存在,会削弱瑞全作为抗日斗士的形象,让他显得优柔寡断,不符合当时所倡导的典型形象。能明显看出,这样的删节是有针对性的,而且主要都集中在第88段。具体的例子其实并不止以上几条。
现在再说英文全稿的回译问题。赵武平先生的译文已在《收获》2017年第1期发表,相信还会有其他的译本陆续面世。关于译文质量的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笔者关心的重点是,被《黄色风暴》整篇删除的浦爱德译文的最后一章,即第36章的文体问题。这一章通篇是钱默吟写的“悔罪书”(英文标题为:Mr.Chien’sConfession)。按照小说的描写,钱默吟是个能诗善画的传统文人。他的这篇“悔罪书”其实是一篇反战檄文。以他的学养与做派,这篇文章应用文言书写才合乎逻辑,文字也会显得简练、犀利。由于缺乏故事性,浦爱德的这章译文读起来让人感到冗长拖沓,与前面的叙事形不成紧凑的联系。这可能是《黄色风暴》决定删除它的原因。我觉得,这篇文字是对所有译者的最大考验。翻译汉学著作时,中文文献的还原,常常成为译者头疼的问题。但还原文献,只要找对路径,查到原书,是有可能实现的。而钱默吟的“悔罪书”,老舍先生当时究竟是用何种文体书写的,文字的风格如何,如今都成了无解的谜题。面对这样的现实,所有译者都只能照着英文独自揣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