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从网络文学到文学教育

    王晓娜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4月12日   20 版)

        收到吴长青的《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论》(简称《概论》),是在一个伏案上班的下午。当我打开书的扉页,初春的阳光正穿过身后绿竹掩映的窗户,斜斜地照射下来,落在泛着墨香的书页上。这才记起,这本书是头一天从南京寄出的,居然在24小时之内,就已经抵达远在广州的我的手上。正如同吴先生的研究对象——网络文学,无论是单一的作品,其从生产到消费,还是整体的文学发展及其相关的商业化进程,其速度之快,之惊人,这在以往的文学发展史上尚属先例。

        也正因如此,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便显得尤为艰难。因为网络文学一旦被作为一种独立和独特的研究对象,鉴于其“是以技术传播为价值核心,在外延上依旧是以语言为主要阅读载体的一种语言文字形式”(《概论》第8页),那么其生产和消费过程的速度之快,往往决定了其理论的滞后性: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和理论观点,往往甫一发声,便会被新的声音和热点所遮盖。长江后浪催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用这一俗语用来形容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毫不为过,因为网络文学的通俗性基因决定了其虽然作品数量浩如烟海,但精品却是凤毛麟角。那么自然,在学界依然对此持有争议的形势下,对这样一种研究对象的持续关注,本身便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正如吴先生在绪论中所坦言的:“这样的研究本身就带着一种尝试的意味,甚至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冒险,但我愿意冒这个险,更愿意求得方家的指教与批评,这将是我无比荣耀的事。”

        回顾吴长青先生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13年。吴先生笔耕不辍,陆续在各大媒体发表优秀的评论文章,对本年度的网络文学发展做以综述和盘点,还身先士卒,创办了爱读文学网,带领一大批作者走上网络文学创作之路,并在三江学院开设了网文专业的本科课程,将网文写作课和网文编辑课正式纳入学历教育的范畴之内。而《概论》正是吴先生在自己多年来对网络文学的关注研究与实践体验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所写作出来的一本高校网文专业本科教材。虽然,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早有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概论》,马季的《网络文学十年史》和邵艳君的一系列网络文学评论文章,但吴长青先生的《概论》无疑是怀着对年轻一代网文创作者的厚望,怀着对“文学教育”的情怀和责任感,带着披荆斩棘的担当的。

        《概论》一书,共12章,从网络文学的属性和功能、网络文学的创作、网文文本的审美与叙事技巧、网络文学的批评到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与产业化进程等,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作品实例,对网络文学这一对象将近20年来的发生、发展做了系统化的归纳和梳理,并尝试将其置于西方文艺理论的框架内,分析其本质属性和内部肌理。书中不乏精彩和独到的观点,最闪光的地方则是作者在研究中,一以贯之的对“文学教育”思想的坚守和传承。

        吴长青先生首先是一个作家,早年在传统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并出版有小说集《你不必来找我》和散文集《开往春天的地铁》等,多年来他一手抓创作,一手搞评论,同时又兼顾办文学网站和做文学教育事宜,可以说是以一种非常谦恭和勤勉的姿态走在文学路上。吴先生遵循自己的创作经验、阅读经验、办学实践和理论自觉,从网络文学的文本入手,在比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文本差异的基础上,冲破原有的旧观念和僵化的意识形态论,从树立正确的文学审美观念出发,从文本内部的差异性和矛盾新出发,找到网络文学之所以是文学、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佐证。诚然,《概论》一书,并非十全十美。但它作为一个作家、理论家、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刻苦实践,所捧出的一部理论著作和文学教材,作为网络文学界的研究成果和网文专业课程的初步探索,自然散发出不可磨灭的光芒。

        《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论》,吴长青著,河海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定价39.8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