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推行“4I”合一的网络实名制任重道远

    徐云峰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4月12日   17 版)

        实行网络实名制的意义,不仅仅实现社会管理的目的,更深的意义在于实名上网的结果,既规范了上网行为,也扶正了社会风气。

        我国网络实名制始于网吧实名登记。2003年起,依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各地网吧推行“实名制”。网吧为什么要实名制?原因是网吧作为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人员流动性很大,相关部门为了方便管理,尤其是为了加强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这一政策的执行力度,才出台和推荐各地执行实名制。

        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在网吧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一些网吧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允许网民不登记身份证上网的现象,实名登记制度形同虚设,致使网吧成为了滋生各种治安问题、网络安全隐患的温床。一是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情况屡禁不绝,尤其是靠推广游戏、广告等应用的网吧运营者,未成年人是其重要客户,通常都来者不拒。二是在网吧发生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一些网吧不认真落实有效身份登记,用临时卡、公共卡上网,“实名不实”给公安机关事后调查取证造成了很大困难。另外,利用网吧不落实实名制的漏洞,隐匿真实身份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以及实施其他违法犯罪等现象也相当普遍。三是借用、冒用他人身份证,使用虚假身份信息登记、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形屡禁不止。

        应该说,理论预想中的网吧实名制度,对于加强网吧行业监管,防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进入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该理论的成功运转是建立在广大网吧业主、广大网民积极有效配合,相关管理机关秉公执法、依法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大多认为,网吧实名制度之所以会在一些地方受阻受挫,引发大量的抱怨不是理想出了问题,而是现实中的具体运做环节出了问题。

        从另一方面讲,管理机关中存在的弊病、政策之间的相互矛盾、制度设计本身的不足或考虑欠缺也导致了网络实名制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才导致了广大网吧业主以及网民对网络身份卡的种种抱怨,才导致了网吧监管中的更大阻力。

        理解推行实名制的真正意义,必须要厘清其社会效益大于管理效益的认识。通过与韩国同行交流,了解到因为没有实名,韩国网民在网上的胡言乱语、胡作非为,造成许多明星因不堪网络恶炒而自杀的悲剧。所以,实行网络实名制的意义,不仅仅实现社会管理的目的,更深的意义在于实名上网的结果既规范了上网行为,也扶正了社会风气。

        世态映射网情,网情影响世态。线上的言行长此以往的结果,势必影响到网民线下的生活态度。倘若网上长期放任不负责任的言行,那么现实中很难成就一个负责任的人。假如网上长期的投机取巧,那现实中必然难以造就个人的奋斗。通过实名约束的网民,一般能保证在网上的一言一行,都是负责任的、是深思熟虑过的,这样长期习惯养成后的结果,就是现实中也是一个诚实守信、循规蹈矩的人。

        所以,只有站在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视野下看待实名制,才真正拓宽和延伸仅从管理学角度推行的意义和深度,社会效益自然要大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实名登记不是整体意义上的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涉及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个因素,而在现阶段(IPv4时代)推行实名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明显,无法解决源头问题,致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从技术上难以实现,IPv4导致我地址枯竭,大多通过NAT上网,造成从技术上难以将个人信息和主机绑定,无法验证身份与终端的一致性。

        其次,从管理上难度很大,由于IPv4的局限,在小区、宾馆、学校、网吧等上网场所实施的管理措施有限,由于业主追求经济效益第一,难以落实管理责任。

        还有,从法律上规制难实施,当前立法环境和体系建设还没配套,法理基础不厚,甚至与个人隐私保护、互联网自由精神相冲突。

        推行网络实名制任重道远。其实实名制的实质内容就是“个人现实身份信息+网上虚拟身份信息+终端主机信息+上网时空(时间、位置)信息”的四合一(“4I”)。即“ID+IP+GIS+Time”,一个完整的实名登记是离不开这“4I”的,缺一不可。

        站在国家层面,网络实名制的具体部署,应建立在基于第三方的国家根中心身份认证体系架构之上(如PKI/PMI),或者建立全民适用的公共账单(如区块链),采用基于身份的身份认证等技术和策略,从体系化顶层设计角度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