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成人门”、读家书、大声“说爱”……南京一中日前举行的18岁成长典礼上,“意外家书”看哭孩子,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在场家长和学生齐飙泪。据了解,这是成人典礼上的意外环节,每个学生都拿到了来自父母家长所写的家书。(2月28日《扬子晚报》)
同样的身份标签,却有不同的解读。从法律角度来看,年满18岁意味着一个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然而,在中国人特有的人格建构模式中,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子女完成婚姻大事,子女只有完成婚姻大事才会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成年人。价值认知的断裂乃至脱节,导致成人礼受到普遍的忽略和漠视。
作为一种生命仪礼,成人礼意味着孩子们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成人礼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与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与希冀。在当下,不少成人礼都和高考誓师大会、动员大会结合在一起;学会正确对待高考,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进行清醒的自我调试,实现期望与实现能力的平衡,将高考当成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尽管这样的成人礼具有一定的图谋性,却依然能够给孩子带来一次精神洗礼,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与情感支持。
从未成人到成年人不仅是身份标签的置换,更需要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重塑与更新。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寻找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都需要找到契合自己的价值实现通道;学会正确对看待自己,学会和熟人、陌生人相处,努力成为一个“靠谱”的人,都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社会化。成人礼说到底,就是教育和引导孩子们更有规则意识、更有责任和担当。
“意外家书”引发哭声一片,显然不是因为家书这种别出心裁、出人意料的表达载体,而是被家书中的真情实感触碰到了心中那片柔软的地方。激烈的高考竞争,沉重的压力,让不少孩子不得不变得坚强;“爱在心口难开”的父母们通过家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那些“没有说出口”的爱与关心。
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在孩子们的歌哭悲欢中,我们也能触碰到时代脉搏。在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当下,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们和孩子们都身不由己地投入了竞赛场;通过高考来寻找一种人生突破和向上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价值认同。
“上的大学越好,找的工作越好”,为了让孩子们将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体面劳动”,父母们不断鞭策他们、激励他们。“意外家书”让孩子们看到了父母们在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之外,依然关心他们的爱与痛、苦与累。当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共同体变得更加坚固,迈过高考的门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武汉市洪山区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