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中华书局给出一组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一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去年一年卖了33.8万册,如果加上繁体字本等各种版本,该书总销量达45万册,创下历史新高。(2月17日《北京日报》)除此之外,国学经典图书已成书店销售的热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有一个销售数字,《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半年来销量1500本,远高于往年。京东图书的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论语译注》位于社科图书畅销榜第12位,高于不少热门图书。《论语》等古籍图书出版数字连年翻番,国学著作原著阅读迎来春天,这带给我们两点阅读文化启示。
其一是,大众的阅读趣味和阅读的倾向,不再受流行时尚畅销炒作的文化影响,而是阅读更加自我、更加沉潜,探寻阅读文化的本质,追寻原著原创,很多“读者反映,希望读到古人对经典的注释和评说,读更原汁原味的古籍。”
我们记得2007年前后,国内文化界曾出现一轮“国学热”,于丹、马未都、王立群、阎崇年登上《百家讲坛》,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讲解传统文化,《百家讲坛》讲解类、普及类的国学读物也因此畅销,但是原著经典读物销量却并未发生什么变化。时隔十年之后,现在的读者开始真正关注经典,而不是追求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这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这说明读者不再愿意一直看被人家解构过的经典,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如今读者热衷阅读古籍经典原著的现象,其实,正反映了这个经典文化阅读群体的阅读思想、阅读理念的成熟和深刻。记得叔本华曾说:“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
其二是,伟大书籍中的伟大观念,永不过时。西方文化学者阿德勒曾说,西方古籍中被讨论最多的五个观念,依次是上帝、知识、人、国家与爱;中国这方面在先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是道、人、天命、仁(包括爱)、心性、德、礼乐、法、义、信、诚、敬、孝、家、善恶……等等观念,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国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整套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理念。
历史学家说,历史只有在人类世界中才能生存和呼吸,我们必须在历史中不断地返回它自身,力图追忆并实现过去的全部经验。因此,现在应该从过去那里取得教训,而过去也可以用现在来解释。作为文化历史的我们这些古老伟大作品的国学古籍,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所蕴藏的经验、智慧和启示,穿越历史和时间伸展到现在,对现在发生着影响和作用。我们长期浸润和感奋在这些闪烁着智慧之光中,才能复活这些智慧和思想,赋予其以新意义、新价值,而这将是读古老伟大作品的终极境界……
河北石家庄市 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