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激发读书热情何必要靠“丢书”?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2月07日   08 版)

        前段时间,《哈利·波特》中赫敏扮演者艾玛·沃特森的一条推文火了!只见她面带欣喜地展示自己手中正在读的书“丢”了,而且,一丢就是100本!这些书都藏在伦敦地铁的各个角落里,号召粉丝们去好好找找。可想而知,很多人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这次寻宝游戏中,丢的书被“读疯”了。原来,艾玛参与了一个读书分享活动,鼓励人们利用通勤时间读一会儿书。15日早间,黄晓明、徐静蕾等明星,为鼓励粉丝在互联网时代多读书,分享阅读的快乐,也学起了艾玛·沃特森,在北京地铁“丢书书”。(11月15日《华西都市报》)

        模仿《哈利·波特》中赫敏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丢书”的行为艺术,黄晓明、徐静蕾等明星旨在鼓励粉丝多读书的良苦用心值得肯定。不过,鉴于国民素质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国情现实,表达善意未必一定要模仿跟风,激发国民读书热情还需从认知提升和培育习惯入手。

        就人们的一般性心态分析,艾玛·沃特森“丢书”推文的火爆缘由不无两个层面的心理诱因:一是偶像崇拜。对于痴迷于影视明星的众多粉丝而言,明星偶像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颇具魅力,值得效仿,甚至包括发型与服饰,其推崇和参与的活动也会被顺理成章地附和响应。由此推理,被偶像赏识的书籍,自然也值得一读;其二,非“借”不读。清代诗人、文学家袁枚曾著文《黄生借书说》,文中以贫困学子黄生因无钱买书而借书阅读的故事,讥讽藏书汗牛塞屋却束之高阁的富贵之家,阐明因借书“必虑人逼取”而抓紧阅读的道理,从而得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结论。同理,刻意找寻到的“丢书”也许会因为其稀缺和意外而激发起阅读的渴望与情趣。

        不过,缘自崇拜和好奇的“读疯”潮,似乎不能少却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对书籍的钟爱情感。对于压根就缺乏读书欲望的冷漠者,丢不丢书又与己何干?深究“丢书”火爆的动因,全民阅读的社会环境当属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力。在此,我们不妨将中英两国的“书香”国情作一比较。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英国人均年读书64本,而2015年中国这一数字仅为7.84本,英国人均的阅读量竟然是中国人的8倍之多!在飞机、火车、地铁、巴士等交通工具上,随处可见手不释卷者,这便是英国人的现实生活常态,难怪会有人以“中国人爱炫富,英国人爱炫书”来描述两国差距。正如有网友调侃,地铁“丢书”,在中国早被保洁员以“乱丢杂物”而归于垃圾。

        希冀以“明星效应”鼓励粉丝多读书,善意毋庸置疑,但罔顾国情差异的东施效颦却未必奏效。推动“读书分享”活动,还需大力宣讲读书益智的重大意义,力戒除浮躁与功利,让多读书、深读书、精读书成为国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习惯。品读牛津大学教授利文斯顿的一番话,或对人们深刻认知读书意义不无教益:“多雨的季节让人们不得不用书籍去填补寂寞的心灵,培育了英国人爱读书的天性。正是阅读的习惯,使英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仅次于美国,按人均则可以说世界第一”。

        河南省漯河市张玉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