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0月19日   01 版)

        怎样读经典——大学

     

        (详见8版)

     

        瑞典学院背叛了诺贝尔?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七十五岁的美国歌手鲍勃·迪伦。这一惊人的决定看似革命,实则保守;看似向前,实则落后;看似进步,实则反动。瑞典学院由此背叛了诺贝尔,背叛了文学,背叛了评论界和翻译界,也背叛了出版业和图书业。(详见4版)

     

        长征若干热点问题的再认识

     

        所谓“领导核心”问题,即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对于这一历史事件,邓小平曾说过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当时,毛泽东并不是“一把手”,但为什么说他成了领导核心呢?对此,作者分析提出:这里有一个看问题的方法论,即不应从形式上看问题,而应从实质上看问题。周恩来在对博古的那次谈话中说过:谁做“书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掌军权,谁来领导打好仗,只有在战争中不断得到军队拥护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党的领袖。周恩来的这个话是说到了实质。这个领袖无疑应是毛泽东。所以说,“遵义会议实现了以毛泽东为党中央实际领导核心的转变”。(详见9版)

     

        孙中山关于教育的六次演说

     

        若从1917年护法运动说起,毕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孙中山,晚年逐渐从单一注重政治与军事,转为兼及教育与宣传。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四至第十一卷,在众多任命、训令、指令、复函、批文间,起码夹杂十六篇关于教育的专题演说作为高瞻远瞩的革命家,孙中山面对教育界人士时,大都谈的是政治,如“救国之急务”,或“三民主义的精髓”。这里勾稽的是针对学校师生或教育界人士的演讲,不含借用学校场所,主要面对社会各界或党内人士者。唯一感到遗憾的是,1924年1月24日和2月4日孙中山颁布大元帅令,创办影响极为深远的一武一文两大名校,前者有开学典礼致辞,后者则因准备北上,而未能照原计划亲临讲话。考虑到日后中山大学“山高水长”,确定起点很重要,故不能遗漏第九卷的《着创建国立广东大学令》。

     

        (详见13版)

     

        胡适鲁迅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借重与援手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两位著名的新文化运动人物,开始了各自的中国古典文学专题研究。他们是——胡适,鲁迅。在胡适,这虽然是他一直关注的内容,可上海亚东图书馆重新点校的多种古典小说出版,邀约其写序,这给了他潜心研读、考索以契机;古典小说研究于鲁迅,大约主要是由于到大学授课,需有独自专业,边研读边写讲义,这就有了后来结集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这研究工作虽然各自进行,可研究的内容却有许多接近,甚至一致;胡适与鲁迅,又是“五四”时期掀动新文化运动的战友,彼此间研究成果相互借重,想来也在所难免。

     

        (详见15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