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过羌年

    李美皆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0月19日   03 版)

        羌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在每年夏历十月初一。

        这天晚上,我们来到汶川一户羌族人家。女人们正在灶间忙活,穿着羌族服装的老妈妈来到堂屋热情地招呼我们。年夜饭上齐了,老妈妈把老爷子拉到里屋穿戴羌族服饰,似乎老爷子穿得马虎了一点,老妈妈不依,帮他整饬。老爷子穿戴整齐,为祖先们点上香烛,一直在灶间忙活的儿媳妇也上了桌,可以开席了。举杯,全是祝福的话,老妈妈的皱纹都展开了。异样的温暖感充溢身心,我抱住老妈妈的肩膀,就像抱住自己的妈妈,突然想哭。其实,我并不能如此自如地拥抱自己的母亲。老人、老屋、老家,人的热气暖意亲情充满在里面,才有家的感觉。想想我的老家,屋子还在,可已经多年无人居住,只是作为一个“老家”的象征存在着。无人住的屋子,比有人住坏得还快,我们还要过几年回去修缮一下。有人说,“回不去的是故乡”,其实,不是“回不去”,是“不回去”。屋子也是要人气撑着的,空置久了,偶尔回去,也接不起那股气儿。

        年夜饭后,我们去往神树林,那里有羌族新年的祭祀活动。走到高处的一家门口,一位俊俏的少妇诚邀我们进去坐坐,在一个陌生的羌族人家,我们像多年兄弟一样,喝了几盅酒——因为,这是过羌年。

        树上挂满羌红,祭台已经搭好,祭火燃得正旺,只等时辰一到,释比开启法事。在羌族历史上,释比扮演了巫师与领袖的角色,他的言行能感应神灵,影响社稷民生。

        时辰到了,祭火被拨得更旺,村民们开始在释比的吟诵声中祭祀山神、树神。一群身着羌族服饰的中老年女人不知何时拉起了手,开始摆动身体唱歌。她们的唱词,我以为会听不懂,结果不仅懂,而且非常懂,主要是感谢党的政策好。不知她们的祖先听不听得懂。

        释比手持法器,在做法事。有的游客开始用自媒体,第一视角第一时间播送祭祀活动。有人在说:这个地方不养狗,因为会带来黑热病。有人在察看淘宝消息,并相互交流。文化的驳杂,对冲又和谐,在此时此地显露无疑,仿佛某种隐喻。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的缩影。突然感觉恍惚:在这黑夜的山上,在一群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中间,过一个异族的隆重节日……可是,自己的节日呢?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认真地过春节了。为羌年几乎感动到哭,对自己传统的春节却没啥感觉。也许,是因为城市的春节已经丧失了传统的仪式感?

        目睹此景此况,突然对传统的仪式很有分量感,种种祭拜,其实都是跟天地万物的联通,让人明白血脉是从哪来的。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好像已经成为一句时髦的话。文化人热衷于寻找原乡,越寻找,越茫然。很多人在谈论乡愁,但我们时代共同的乡愁,似乎是金钱吧?光怪陆离之中,我们能坚守什么?纠治什么?热爱什么?……问题太大,但至少,我们可以先把一个节日过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